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低温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CPB)后内皮源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肺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上皮和肺泡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34例合并重度肺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儿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矫治术.分为对照组(23例)和保护组(11例),保护组在主动脉阻断后肺动脉内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两组体外循环后取右下肺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肺血管内皮eNOS、支气管上皮iNOS和肺泡巨噬细胞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肺血管内皮细胞eNOS表达,保护组为2.24±0.60,对照组为0.92±0.70(P<0.01);支气管上皮iNOS表达,保护组为0.88±0.60,对照组2.08±0.64(P<0.01);肺泡巨噬细胞iNOS表达,保护组10.6±4.0,对照组28.0±7.50(P<0.01).结论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以保持eNOS在肺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防止肺泡巨噬细胞和气管上皮细胞iNOS的过度表达,减轻肺内炎症反应,从而减轻CPB后肺高压病儿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求一种理想的肠代膀胱重建的方法,设计并建立腹膜自体移植回肠膀胱重建的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随机选取封闭饲养的雌性成年实验用小型猪6只,体重28~33 kg,在全麻下行回肠浆肌层腔外直接剥离术+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重建手术(将选取的自体腹膜覆盖于带血供的回肠浆肌层表面制备成复合游离瓣膜,将其与膀胱残垣进行吻合修补重建新膀胱),术后5 d拔除双侧输尿管导管,7 d拔除气囊支撑尿管,观察排尿情况。术后12周在麻醉下行膀胱造影及尿流动力学检查,之后予安乐处死动物,取出膀胱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结果将6只猪进行手术实验,6只动物术后正常存活,无1只死亡,无腹膜炎、肠梗阻或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移植腹膜-回肠浆肌复合游离瓣膜均全部成活,术后拔除尿管观察动物排尿可,黄清,与术前对比无差异。术后膀胱形态及功能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病理学显示,术后12周可见重建膀胱部位所覆盖腹膜完全被尿路移行上皮取代,未见回肠上皮细胞再生与残留。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重建膀胱部分移行上皮完整致密、排列整齐,吻合交界处膀胱黏膜移行细胞连续,无中断及错位。结论在动物(猪)腔外回肠浆肌剥离与自体腹膜移植替...  相似文献   
3.
心脏原发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黏液瘤以外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所见、病理学类型以及治疗情 况;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黏液瘤以外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 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心脏良性 肿瘤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46.15%(12例)肿瘤 位于左心,38.46%(10例)位于右心,3.85%(1例)位于双心室,11.54%(3例)位于心包。26例中,脂肪瘤 6例(23.08%),淋巴管瘤5例(19.23%),纤维瘤4例(15.38%),横纹肌瘤4例(15.38%),平滑肌瘤2例 (7.69%),海绵状血管瘤2例(7.69%),嗜铬细胞瘤1例(3.85%),淋巴管囊肿1例(3.85%),心外膜囊肿 1例(3.85%)。4例横纹肌瘤均位于右心室,5例淋巴管瘤均位于左心室。横纹肌瘤与脂肪瘤、淋巴管瘤、 血管瘤及平滑肌瘤之间发病年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26例中,术前超声诊断心脏占位病变 性质待定22例(84.62%),诊断黏液瘤可能性大4例(15.38%)。结论 心脏良性肿瘤多位于左心,其次右 心,少数位于心包。不同类型心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  相似文献   
4.
经液氮保存具有活性的同种生物瓣脱细胞支架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瓣提供脱细胞的同种生物瓣支架材料,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方法。方法选取经液氮保存、具有活性的同种生物带瓣管道作为实验材料,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Tris低渗缓冲液脱去同种带瓣管道存在的细胞;固定剂固定后,分别行HE染色、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染色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摄片。结果用质量浓度为0.03%SDS的Tris低渗缓冲液与同种瓣膜共同孵育48h,完全脱去了表面的内皮细胞(ECs),又较完整地保留了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等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其形态学结构在脱细胞前后无明显改变;瓣叶中心部位有部分成纤维细胞存留。而对于脱主动脉壁细胞,质量浓度为0.1%SDS更合适。结论质量浓度为0.03%~0.1%SDS的低渗缓冲液对制备脱细胞的同种生物瓣支架效果较佳,有利于同种瓣再内皮化时种植细胞的粘附和扩增,可进一步应用于组织工程瓣体外构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两种细胞洗涤剂制备脱细胞同种生物带瓣管道支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去氧胆酸钠(deoxycholic acid, DOA)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sulphate, SDS)两种细胞洗涤剂制备脱细胞的同种生物带瓣管道(homograft bioprosthetic tube valved, HBTV)支架的效果,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瓣(tissue-engineering heart valve, TEHV)提供同种生物瓣支架材料. 方法对同种带瓣主动脉管道和带瓣肺动脉管道,分别用含0.5% DOA或0.03% SDS的Tris低渗缓冲液共同孵育48 h,脱去经液氮保存、具有活性的HBTV表面的内皮细胞,固定剂固定后分别进行HE、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染色的光镜观察,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摄片. 结果两种洗涤剂均完全地脱去了HBTV表面的内皮细胞,中心部位的成纤维细胞有部分存留;细胞外基质,如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等均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其形态结构与脱细胞前无明显改变. 结论 0.03%~0.1% SDS或0.5% DOA的低渗缓冲液对制备HBTV脱内皮细胞支架效果均较佳,有利于HBTV再内皮化时种植细胞的黏附和扩增,可进一步应用于体外构建TEHV的研究.对于脱主动脉壁的细胞,SDS浓度应增至0.1%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损伤、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大动脉炎患者56例,以血沉(ESR)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标志,ESR≥20mm/h为活动期,<20 mm/h为非活动期(稳定期).其中大动脉炎活动期病例31例,稳定期病例25例.用放免方法测定大动脉炎患者血中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s)作为血管壁损伤标志.结果大动脉炎活动期患者组,血浆中ET-1浓度和CECs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组[分别为(136.9±12.2比49.4±2.7)pmol/L和(58.0±4.0比17.0±2.0)cells/μL,P<0.001)].大动脉炎患者血浆中ET-1水平和CECs数量与血沉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65,P<0.001和r=0.88,P<0.001).结论大动脉炎活动期,血浆ET-1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引起血管收缩和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受累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参与大动脉炎血管损害的发生和发展.大动脉炎患者伴有血管内皮的损伤,外周血CECs数量可作为大动脉炎活动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脱细胞生物瓣支架上种植自体内皮细胞后完成体外构建生物组织工程瓣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2-12/2004-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先心病研究室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全军造血干细胞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骨髓样品取自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全军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的健康成人献髓员,从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定向培养和扩增其中的内皮细胞。②十二烷基硫酸钠脱去成人主动脉带瓣管道表面的内皮细胞后作为支架材料;脱细胞的同种生物瓣支架在无菌条件下,剪切成0.8cm×0.8cm的大小,种子细胞选择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定向培养的内皮细胞,高密度(>105cm-2)种植于瓣膜支架上静态培养20d。③分别在静态培养的第7,14,20天结束时取瓣膜片用0.5%硝酸银染色行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摄片。瓣膜被内皮细胞覆盖的面积用百分数表示,以确定其再内皮化率。结果:①5.0×105个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定向培养的内皮细胞共传8代,最后获得了6.0×109个内皮细胞,扩增了约1.2×104倍,可以满足高密度种植内皮细胞的需求。②0.03%十二烷基硫酸钠完全脱去了同种生物瓣表面的内皮细胞,而瓣膜的细胞外基质成份在脱细胞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其形态学结构保持良好。③内皮细胞与支架复合体静态培养第7,14,20天,再内皮化率分别为65%、85%和90%。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培养的内皮细胞,经扩增后是瓣膜组织工程研究中种子细胞的又一来源;静态培养条件下基本实现了生物组织工程瓣体外构建的目标,为进一步脉动流培养以及动物实验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4岁,BMI<30 kg/m2,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S组于主动脉开放即刻通过体外循环机吸入2%七氟醚,持续15 min,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分别于麻醉诱导后、CPB转流前、停机后10 min、术毕、术后6和24 h时,记录MAP、HR、CVP、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CO和S(v)O2,计算CI、SV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和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复灌6 h和术后24 h时,中心静脉取血样,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肌钙蛋白I(TnI)浓度.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和CPB停机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对心肌细胞损伤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间各时点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复灌6 h时血浆CK-MB和LDH活性降低,术后24 h时血浆CK活性和TnI浓度降低,CPB停机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评分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可减轻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心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所见、病理学类型、以及治疗情况;评价超声心动显像诊断心脏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1983年至2002年12月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手术和尸检及病理证实为心脏恶性肿瘤的患者27例。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例尸检证实。24例为心脏原发恶性肿瘤,3例为转移性心脏恶性肿瘤。全部患者均有术前经胸超声心动显像检查资料。男17例,女10例。年龄1~72岁,平均34岁。结果:27例患者中,62.95%肿瘤位于右心(右心房占33.33%,右心室占14.81%,浸润房室环及同时波及右房室占14.81%。);29.63%肿瘤位于左心(左心房占22.22%,左心室占7.41%);7.41%位于心包。右心房肿瘤同时累及上腔静脉占14.81%,累及下腔静脉占14.81%,累及无名静脉占3.70%。左心房肿瘤同时累及肺静脉占7.41%。24例(88.89%)原发心脏恶性肿瘤中,间叶肉瘤11例(40.74%),血管肉瘤5例(18.52%),横纹肌肉瘤2例(7.41%),纤维肉瘤2例(7.41%),平滑肌肉瘤1例(3.70%),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例(3.70%),心包间皮肉瘤2例(7.41%)。转移性心脏恶性肿瘤3例(11.11%),其中转移性肝细胞癌2例占7.41%,转移性上皮肉瘤1例占3.70%。27例术前超声诊断均因缺乏经验,诊断心脏占位病变性质待定19例占70.37%,诊断粘液瘤可能性大8例占29.63%。结论:心脏恶性肿瘤多位于右心。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具有相似的超声所见,如肿块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密度不均匀、多数较固定、肿块迅速增大等。一旦发现这些特点,应建议患者急诊或尽早手术。手术可清除肿瘤病灶,解除梗阻,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心包间皮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间皮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心包原发性恶性肿瘤。我院由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34岁。心悸、憋气两个月,逐渐加重,不能平卧。查体:血压12/8.0kPa(90/60mmHg);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心音低钝,胸骨左缘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