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小鼠接受60Co γ射线致死剂量全身照射(TBI)后,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活化分子和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于2012年7月至10月,选择1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人标准:周龄为10~12周龄,体重为20~25 g.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TBI组(接受致死剂量TBI)和对照组(未照射),每组6只.TBI组予60C0 γ放射源一次性照射(剂量率为0.66 Gy/min,总剂量为7.5 Gy).于照射后第7天,脊椎离断处死两组小鼠,无菌条件下,取其脾脏、肠系膜淋巴结,研磨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CD8+T,辅助性T细胞(Th)1及细胞毒性T细胞(Tc)1细胞表面CD44和CD62L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小鼠上述免疫分子表达水平.结果 照射后第7天,TBI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CD44+ CD4+T细胞比例为(88.1±1.1)%和(76.7±1.8)%,均低于对照组的(95.0±1.1)%和(92.8±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1、-17.82,P<0.05);而CD44+ CD8+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9.0±0.3)%和(92.5±1.7)%,均高于对照组的(88.7±0.8)%和(83.4±1.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1.15、9.54,P<0.05).TBI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CD44 Th1比例为(4.1±0.4)%,高于对照组的(1.0±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8,P<0.05);而两组小鼠脾脏CD44+Th1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TBI组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CD44+ Tc1比例分别为(65.5±4.6)%和(26.6±2.8)%,较对照组的(41.8±1.5)%和(18.7±1.3)%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6.51,P<0.05).TBI组小鼠的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4+T和CD8+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脾脏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3±0.0)%比(66.7±4.7)%,(1.1±0.2)%比(64.4±5.1)%;肠系膜淋巴结中为(2.6±0.3)%比(89.7±2.8)%,(9.1±0.5)%比(79.4±3.3)%,两组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2、-21.53、-53.75、-36.56,P<0.05).结论 小鼠接受TBI后,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T细胞被激活,表现为活化分子CD44在效应T细胞表达升高,而黏附分子CD62L表达下调,T细胞表型改变.通过检测T细胞表面CD44、CD62L等活化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T细胞活化情况,为评估TBI预处理方案应用后,机体T细胞功能状态的改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转染原代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寻找一种简便、高效的淋巴细胞转染方法.方法 采用聚蔗糖-泛影葡胺(Ficoll-Hypaque)分离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锥虫蓝检测细胞存活率.单个核细胞在6孔板内培养2h后吸出悬浮的淋巴细胞至24孔板中继续培养.分别采用电穿孔介导载体质粒(PEGFP-N1)转染活化的淋巴细胞、慢病毒(LVGFP)单次感染及慢病毒重复感染方法分别转染静息或活化的淋巴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同时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细胞的比例,比较不同条件下慢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效率.结果 通过Ficoll-Hypaque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的纯度可达95%,其活细胞率>95%,获得的淋巴细胞占90%~ 95%,形态较均一.“2 100V、10 ms、1个脉冲”电穿孔淋巴细胞后可见散在荧光,但随着时间推移荧光逐渐减弱,72 h基本看不到荧光.慢病毒单次感染静息期淋巴细胞48 h后无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细胞<1%.慢病毒单次感染增殖期淋巴细胞可见绿色荧光,且随着病毒浓度增大,荧光逐渐增强,GFP阳性细胞在1%~5%之间.慢病毒重复感染增殖期淋巴细胞可见较强绿色荧光,GFP阳性细胞在5%~10%左右,随着时间推移荧光逐渐增强.结论 慢病毒重复感染增殖期淋巴细胞,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淋巴细胞内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东莨菪碱与阿托品抑制小鼠胃肠运动的差异以及两者的协同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新斯的明组(Ne)、新斯的明+阿托品组(Ne+At)、新斯的明+东莨菪碱组(Ne+Sc)、新斯的明+阿托品+东莨菪碱组(Ne+At+Sc),每组12只。采用小鼠小肠炭末推进试验,观察各组药物引起小鼠的小肠推进亢进或抑制作用。结果 1)新斯的明+东莨菪碱组的小鼠小肠推进百分率(49.82±3.48)与新斯的明+阿托品组(53.27±11.61)无明显差别(P〉0.05);2)东莨菪碱与阿托品联用组(33.65±3.03)比单独运用阿托品、东莨菪碱组的小肠推进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和P〈0.05)。结论东莨菪碱与阿托品有协同抑制小鼠胃肠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