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移植疗法是现代医学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采用干细胞治疗技术修复退变的椎间盘.是治疗早中期椎间盘退变的理想方法。为了解细胞移植后在体内的存活、迁徙、分布和转归等情况,需要依赖合适的示踪技术将细胞加以标记.以进行识别和监测。  相似文献   
2.
季伟  李海峰  林建宁  王鹏建  阮狄克 《北京医学》2010,32(10):847-847,858
疲劳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是骨骼经受反复的微小损伤后积累作用的结果,好发于下肢。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收集我科2005-2008年收治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5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椎管内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31例,平均年龄78.2岁,全身麻醉组25例,平均年龄79.5岁。手术方式全部采用闭合复位,y3型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包括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骨折患者手术均得到良好复位及固定,无死亡及感染病例。椎管内麻醉组术后下地活动所需时间为(79.6士23.1)h,而全身麻醉组为(106.4±35.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1±3.3)d,而全身麻醉组为(11.6±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在认知障碍及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y3型髓内钉内固定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在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全身麻醉组。  相似文献   
4.
张俊友  轩安武  阮狄克 《中国骨伤》2022,35(11):1104-1108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于临床近百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被认为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但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其发生机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融合术导致邻近节段生物应力的改变与年龄相关的自然退变。融合术后发生ASDeg将严重影响手术的中远期疗效,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治疗。为了降低甚至避免ASDeg的发生,临床上出现许多新的技术,诸如保留运动节段的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新兴的细胞移植技术等,但临床疗效仍需要大量的研究进行证实。因此,发现融合术后发生ASDeg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开展融合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ASDeg危险因素的研究仍无统一认识,本文将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发生ASDeg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及相应应对措施作一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沈氏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组使用沈氏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共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104例。其中男82例,女22例。年龄16~68岁,平均38岁。伴有脊髓神经损伤73例(70.2%)。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6个月。治疗结果,后凸畸形角由术前27.6°矫正到术后4.4°,矢状面水平位移由术前31.2%纠正到术后0%,压缩椎体高度由术前的52.9%恢复到术后的96.4%。椎管矢状径和面积分别由术前的11mm和1.2cm2恢复到术后的14.4mm和1.8cm2(P<0.05)。不完全截瘫组术后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的为90.6%。临床疗效表明沈氏装置是胸腰段脊柱损伤可选择的良好内固定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盆骨折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1-2])。由于大多数骨折移位并不严重,老年骨盆骨折患者常选择卧床保守治疗。但老年人常存在重要脏器功能储备较差,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导致较多并发症发生,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针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微创手术治疗开展逐年增多,疗效满意~([3-4])。2017年8月,我科收治的1例高龄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患者,首创一种经皮微创骶髂关节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椎板开窗手术37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椎间盘镜组和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优良率93.7%和91.9%,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常规椎板开窗组。[结论]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DDD)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其治疗主要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这些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的退变.随着对椎间盘退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椎间盘退变与髓核内代谢失衡、髓核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外基质(如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分泌减少有关.因此,如何增加椎间盘内的髓核细胞,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增加液体含量,改善髓核内微环境是治疗DDD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治疗DDD发现干细胞有望从根本上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的退变,目前已成为治疗DDD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干细胞治疗DDD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我国脊柱外科被引最高的50篇文献,分析其主要特征。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我国33本骨科主要期刊。根据被引频次排名,筛选脊柱外科被引最高的50篇文献,分析其主要信息。结果被引最高的50篇文献被引频次从391次到80次。发表于1994-2006年间。刊登于7本期刊,《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和《颈腰痛杂志》最多。分布于12个省市,北京最多。来源于24所机构,苏州大学一附院最多。8位第一作者发表一篇以上文献。脊柱退行性疾病相关文献最多。结论被引最高文献的总结有助于认识我国脊柱外科领域经典文献的主要特征,了解该领域发展历史并指导未来研究,为青年医师阅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