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引起,往往伴有严重的合并症,并导致骨盆移位变形,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自1994~2003年,作者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并作粗浅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一期钢板内固定结合示指背岛皮瓣修复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拇指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对35例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拇指指骨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固定结合示指背岛皮瓣覆盖创面一期修复.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5年(1~5年),皮瓣全部成活,功能恢复较好,外观满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2~4.5个月),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无感染.结论 示指背岛皮瓣结合坚强内固定,是急诊修复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拇指指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节周围损伤及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肘关节僵硬的治疗较为棘手.非手术治疗中抗炎药及放、化疗药等对肘关节僵硬具有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康复治疗中旋转张紧器、可活动外固定支架及持续被动运动等均利于改善肘关节功能,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康复计划.非手术治疗无效且肘关节伸直>30°或屈曲<130°为手术指征,患肘影响工作与生活也可考虑手术.肘关节松解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入路选择取决于皮肤瘢痕、病理定位和需同时治疗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等,一般采用前后内外侧4种基本入路,也可采用联合入路.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取得满意疗效.肘关节置换术成功率低且并发症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同轴共纺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以复合NGF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芯层、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LA-CL)]为壳层,采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具有"壳-芯"结构的可降解纳米纤维复合神经导管.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四组: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单纯[P(LLA-CL)]导管组(B组),单纯导管内一次性汴射NGF组(C组)和复合NGF导管组(D组),每组18只.制作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四组大鼠分别采用白体神经移植、单纯[P(LLA-CL)]导管、单纯导管内一次性注射NGF、复合NGF导管桥接修复缺损.于术后第1、2、3个月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电生理检测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术后复合NGF导管逐渐开始吸水膨胀并降解,3个月时,虽然管壁已经出现裂隙,但依然保持良好的外形,没有对再生神经形成卡压.术后1个月,再生神经均已通过缺损,连接两断端,但较细小;随着时间的延长,再生神经逐渐增粗.各组间比较发现,D组再生神经取得了和A组相似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尽管D组与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甚至D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还稍高于A组,但其髓鞘的厚度和直径不如A组,并且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也比A纽稍差. 结论同轴共纺复合NGF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活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神经再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支架辅助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B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收治11例陈旧性肱骨远端B犁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5~6.0个月(平均3.1个月),采用铰链式肘关节外固定支架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根据Mav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6.0个月,平均4.6个月.患者肘关节经功能锻炼后平均活动范围:伸直19.4°±6.5°,屈曲124.2°±11.3°;前臂旋前72.8°±5.4°,旋后67.6°±7.3°.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由术前(52.4±7.6)分上升至(85.7±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1,P=0.000);其中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内同定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B型骨折,术后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活动肘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月收治的8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机器伤2例,挤压伤3例,切割伤3例。近节背侧缺损2例,末节背侧缺损1例,末节远端毁损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7 cm×1.4 cm~3.0 cm×2.5 cm。受伤至皮瓣修复时间为7~21 d,平均14 d。首先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示指近节背侧)修复拇指缺损,然后采用第2掌背动脉筋膜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手背部近端偏桡侧)修复示指背侧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例患者术后48 h内皮瓣出现血管危象,1例因缝合张力过大出现皮瓣臃肿、淤青,经对症治疗后皮瓣均成活;1例术后皮瓣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余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瘢痕;其余患者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肌腱无粘连,对示指功能干扰小,皮瓣供、受区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末次随访时,拇指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角度吻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A、B、C、D 4组(n=18)。A、B、C、D组分别以30、45、60、90°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中段并吻合。术后1、2、3个月,分别行大体观察、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组织学观测。结果术后3个月,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动作电位波幅、轴突直径、髓鞘厚度以及有髓神经纤维计数,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角度端端吻合修复神经有利于神经再生,30~45°吻合神经再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肘关节创伤后异位骨化(HO)的手术治疗及其效果.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对12例肘关节创伤后HO导致关节僵硬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6~52岁,平均29.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3.3个月(8~19个月),手术采用外侧和后内侧联合2路,彻底清除关节周围的异化骨及增生组织,切除部分关节囊及韧带.术后口服塞来昔布4周,并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进行功能康复.手术前、后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7~24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肘关节术前平均活动范围:值直38.2°±9.5°,屈曲113.0°±6.7°,旋前46.2°±12.2°,旋后55.6°±11.4°;术后平均活动范围:伸直21.3°±7.4°,屈曲113°±6.7°;旋前74.2°±7.1°,旋后80.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PS评分由术前(49.4±11.2)分上升至术后(84.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2,P<0.05);术后MEPS评定:优6例,良4例,可2例.结论 对于创伤后肘关节周围HO采用内外双切口行异化骨切除、关节清理、软组织松解,术后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功能康复,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herapeutic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of the elbow.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7 to February 2009, we treated 12 patients with a stiff elbow caused by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fter trauma. The time from injury to surgery averaged 13.3 (from 8 to 19) months. We used both lateral and posteromedial approaches to the elbow for excision of the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nd capsulotomy.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celecoxib for 4 weeks. Rehabilitation with hinged external fixators was started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 We used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 for evaluation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7 to 24 (mean, 15.6) months. The final range of flexion to extension of the elbow was 21.3°±7.4° to 113°±6. 7°. The final range of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were 74. 2°±7.1° and 80. 5°±6. 8° respectively. The MEPS improved from 49.4 ± 11.2 to 84. 2 ± 8.1 ( t = 8. 722, P < 0.05 ). Conclusion For post-traumat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of the elbow, both lateral and posteromedial approaches for excision of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nd capsulotomy, plus hinged external fixators for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 can achieve good therapeutic result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拇指末节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再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拇指末节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患者,采用缩短骨骼融合指间关节的方法进行再植,使一侧指固有动脉在无张力下直接吻合(3例采用静脉移植),吻合1-2条指静脉及指神经或行动静脉分流重建静脉回流,不能吻合静脉者甲床滴血及指尖侧切滴血。结果39例患指再植术后34例成活,5例坏死,成活率87.2%,成活患指恢复了良好外观、功能、感觉。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9例,良4例,差1例。结论该手术方式是一种治疗拇指末节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再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成活率高,功能恢复满意,可选择性地应用于拇指末节旋转撕脱性离断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