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有氧运动+常规药物治疗)各3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每周硝酸甘油使用量、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2.
B型尿钠肽对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BNP(B型尿钠肽)水平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病因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急诊呼吸困难患者60例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水平(1567±958)pg/ml较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水平(2664-338)pg/ml明显升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LVEF值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以BNP 300pg/ml作为界值,诊断心力衰竭具有较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测定BNP可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病因,对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联合组予以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静滴,对照1组静滴血塞通注射液,对照2组静滴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均每日1次;治疗14d后统计疗效。结果联合组疗效显著,其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心肌梗死发生率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凝聚、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心房颤动是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心室率通常较快,且难以控制。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应用硫氮酮静注治疗慢性阻塞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快速性房颤患者共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心电图或心电监护证实为心房颤动,且心室率>120次/min。排除低血压,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功能3~4级者。随机分为硫氮酮组(A组)和西地兰组(B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8±4.8岁);B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8±6.8)岁。1·2用药方法A组:首先给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科素亚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6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与对照组(70例),观察组应用科素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的血压值及对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改变,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VST、LVPWT和LVMI均明显减小,但是观察组的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科素亚联合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明显,并对左心室肥厚患者逆转的作用明显,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心室率通常较快,且难以控制.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应用硫氮(艹卓)酮静注治疗慢性阻塞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快速性房颤患者共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是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心室率通常较快,且难以控制。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应用硫氮革酮静注治疗慢性阻塞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快速性房颤患者共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9年2月18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和(或)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经动脉途径不同分为两组,A组(n=105例)为经桡动脉途径,B组(n=84例)为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两种穿刺方法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操作过程中平均穿刺时间、手术耗时、X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不适反应等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痉挛A组1例,B组0例;局部血肿A组2例,B组0例;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栓栓塞A组为0例,B组分别为4、1、1例,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及排尿困难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相比,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由于介入器械的改进以及桡动脉穿刺固有的优点,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逐渐被普遍采用。本院自2007年5月开始开展经皮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至2009年5月共完成76例,现就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