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1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微波消融治疗前1d、治疗后1 w和4 w,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数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水平。术后1 m进行肝脏CT增强扫描观察。结果在微波消融治疗后1 w和4 w,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升至(26.5±3.8)%和(32.3±5.1)%,CD4+/CD8+比值上升至(1.12±0.43)和(1.51±0.40),而CD8+T淋巴细胞下降至(47.2±7.7)%和(28.1±7.3)%,与治疗前1d时基线水平[CD4+、CD8+和CD4+/CD8+分别为(21.4±4.1)%、(58.6±7.8)%和(0.98±0.45)]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胎蛋白水平由基线水平[(1109±727) ng/ml]下降,术后1w和4w分别为(890±681) ng/ml 和(215±18) ng/ml(P〈0.01);微波消融后1m行增强CT检查,示病灶完全灭活率为97.4%(148/152)。结论微波消融治疗使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向CD4+T淋巴细胞优势转变,可能对治疗效果的取得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果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ALT、AST、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乳果糖治疗组。在射频消融术前后,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乳果糖。两组均在射频消融前后检测ALT、AST、甲胎蛋白、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3天,患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分别为15.42±3.81mg/L和13.85±4.67μg/L,与治疗前水平(14.23±4.65mg/L和12.28±4.45μg/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在1周后两者分别下降至4.56±1.38mg/L和4.35±2.12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3天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上升至20.36±7.72mg/L和17.62±9.43μg/L,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14.21±4.47mg/L和12.16±8.37μg/L,P<0.05),但治疗后1周分别下降至12.28±7.36mg/L和11.01±8.24μg/L;术后3天ALT(89±47U/LL)和AST(71±38U/L)均由基线水平显著上升(115±53U/L和107±54U,P<0.05),但术后1周下降至接近基线水平(63±32U/L和60±34U/L);治疗组甲胎蛋白水平由基线(1307±697ng/ml)持续下降(术后3天为875±653ng/ml,术后1周为201±171ng/ml,P均<0.01)。结论乳果糖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状态,并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对促进术后机体的恢复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干扰能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核苷类药物的问世 ,为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的抗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采用干扰能(IntronA)与拉米夫定 ( 3TC)联合疗法 ,治疗慢乙肝 ,并与单独使用 3TC或干扰能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全部慢乙肝患者均符合 1995年 5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38例为 1997~ 1998年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联合组和 3TC组 ,各 19例。干扰能组2 0例为 1996~ 1997年住院患者。三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P >0 0 5)。患者入组条件为 ( 1)血清HBsAg、HBeAg或抗HBe、抗HBc持续阳性 3…  相似文献   
4.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方法78例患者,临床诊断为乙肝相关性肾炎,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0.5mg,qd;对照组除不用恩替卡韦,余同治疗组。三个月后分别观察肝肾功能、HBV-M和HBVDNA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肾功能及HBeAg和HB-VDNA阴转率诸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相关性肾炎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恩替卡韦对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有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给予52例CHB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PEG-IFNa-2a)抗病毒治疗48周.在治疗前、治疗12和48周,分别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数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活检组织HBcAg定量检测与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因子Apo2 7表达的相关性。文章将 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 ,用小鼠抗人HBcAg单克隆抗体标记后 ,用AnnexinV FITC/PI双染法分辨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 ,并以凋亡因子Apo2 7标记上述细胞 ,均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细胞中 ,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比例的坏死细胞和凋亡细胞 ,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坏死细胞和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多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者 (P <0 0 1)。慢性乙型肝炎活检组织HBcAg含量与肝细胞凋亡率、Apo2 7因子表达呈显著相关性 ,Apo2 7表达水平随病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有统计学差异。文章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活检组织HBcAg含量与肝细胞凋亡率、Apo2 7因子表达呈显著相关性 ,有助于判断病损程度和观察疗效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史兆章  阚晓  曾兆清 《山东医药》2011,51(50):40-41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常规培养的HepG2细胞,接种于24孔板,SNCID组分别加入5、2.5、1、0.5μg/ml的注射用去甲斑蝥酸钠1ml,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培养24、48、72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并计算增殖指数PI。结果SNCID组G0/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S期细胞比例、PI降低,此效果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均〈0.05)。结论去甲斑蝥酸钠培养可阻滞人肝癌HepG2细胞于G0/G1期,抑制HepG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衰竭重度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探讨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评价比阿培南治疗肝衰竭重度感染患者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医院住院的306例肝衰竭重度感染患者,对常见感染指标进行监测,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比阿培南治疗,观察临床表现变化、疗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6例肝衰竭重度感染患者中自发性细菌腹膜炎占64.71%,呼吸道感染占26.47%,其他部位感染占8.82%;大肠埃希菌在血液、腹水及尿液培养中分别占40.39%、58.69%、50.00%;而肺炎链球菌在痰液培养最常见为29.41%;应用比阿培南治疗一周总有效率为89.22%、痊愈率为63.73%,治疗两周总有效率为91.50%、痊愈率为86.27%。结论肝衰竭患者感染发生率高,预后差,最常见的重度感染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比阿培南治疗肝衰竭合并重度感染患者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例 1 男性 ,34岁。 1997年 4月查体发现肝功异常 ,经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 6个月无效 ,于 1997年 10月就诊本院。患者于 7年前曾因病输血浆2 0 0毫升 ,家族中无遗传性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 :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 :ALT 2 78U /L、AST 2 12U/L、SB 12 μmul/L、白蛋白 4 2 g/L、球蛋白30 g/L。甲、乙、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均阴性 ,抗HCV阳性 ,PCR法测HBVDNA阴性、HCVRNA阳性。B超提示慢性肝病。临床诊断 :慢性丙型肝炎。 1997年 11月 3日开始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抗病毒治疗。干扰素α - 2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