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分析团体干预治疗后对产后抑郁的改善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2016年1月-2017年9月诊治的54例轻、中度产后抑郁症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7例,对照组应用西酞普兰药物治疗,干预组采用西酞普兰药物+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10)、夫妻适应量表(DAS)评估得分。结果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HAMD、EPDS-10评分明显降低并低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S评分显示对照组与干预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干预组D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和西酞普兰药物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患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是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夫妻关系及人际交往问题,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及认可度高,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病的相关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09年1~8月随机调查在长春市某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病人的POP发病情况、绝经情况、生育史、排尿异常状况、生活质量等项目;对获得的583例调查者的有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OP主要发生在45岁以上妇女,特别是绝经5年以上者,表现出随着年龄增加,POP发病率逐步升高的趋势。POP的患病率随分娩次数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64.9%的POP患者同时伴有排尿异常,远高于非POP者(20.8%)(P<0.01)。POP患者感到对性生活和日常生活有影响,只有22.7%POP患者就诊过,64.9%的患者未经过治疗。结论患者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久,女性POP发病率越高;妇女多次妊娠和分娩增加了POP发病率。POP常常伴随着排尿异常,且大多数患者认识不足。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做好疾病知识、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指导妇女进行缩肛锻炼,提高盆底组织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3.
孙琳琳  闫金梅 《吉林医学》2013,(34):7292-7293
目的:对10例头皮缺损的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移植术的护理进行总结。方法:对10例头皮缺损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全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术后有效解决患者疼痛,密切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情况,加强对血管危象的观察和处理,预防感染,积极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本组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经过血管探查后皮瓣成活。结论:对应用股前外侧移植的头皮缺损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精心护理,从而减少影响皮瓣成活的诱发因素,促进伤口的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4.
盆底支持组织功能减弱使女性生殖器官和相邻器官向下移位,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在老年妇科疾病中,子宫脱垂伴/或阴道前后壁膨出占32.80%,仅次于生殖器官恶性肿瘤[1]。正常情况下,骨盆底组织能支撑和固定盆腔内脏器使之处于正常位置。但阴道分娩尤其在第二产程延长或经阴道手术助产都能不同程度地损伤肛提肌及盆内筋膜  相似文献   
5.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尖锐湿疣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外阴尖锐湿疣80例,其中20例患者无肉眼可见病灶,为亚临床感染,均经病理证实。患者年龄最大39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25.8岁,随机分为超声组30例,电刀组30例,超声组采用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ZF海极星妇科超声治疗仪,采用连续直线扫描方式;电刀组采用Leep1000电切电凝仪,选用电极刀片在疣体表面及根部治疗,于术后7天、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及半年各随诊1次。结果:超声组临床治愈26例占86.7%。电刀组临床治愈19例占63.3%。亚临床HPV感染20例患者1次治愈,治疗后半年内未见复发。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尖锐湿疣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治愈率,是安全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绝经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绝经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85例,其中增生型43例,硬化苔癣型32例,混合型10例。年龄42~69岁,平均54.69岁,病程〈3年20例,3~10年56例。〉10年9例。随机分为超声组55例,对照组30例。聚焦超声治疗功率为4.0-4.5w,采用连续直线扫描方式,治疗时间20-30min,通常治疗1次。对照组用药物治疗,使用3个月。于第l、3和6个月依近期治愈标准判断疗效。结果 超声组临床治愈10例(18.2%),显效39例(70.9%),好转6例(10.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3.33%),显效5例(16.7%),好转19例(63.3%)。无效4例(13.3%),但停止治疗1~2个月,复发21例(70%)。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绝经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快速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112例130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8眼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中经处理全部植入人工晶体,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后囊膜破裂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仔细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到2015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212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其围产期发生下肢DVT情况分为DVT组(n=44)和非DVT组(n=168)。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年龄、孕次、孕周、分娩方式、经产情况、胎数、"三高"病史、吸烟史、血栓史及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将单因素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影响围产期产妇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产妇经产情况、早产情况、孕次、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剖宫产、年龄≥30岁、多胎、合并"三高"史、血栓史产妇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DVT组,且血清Fbg、CRP及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非DVT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30岁、剖宫产、多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有血栓史、血液呈高凝状态等是女性产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围产期下肢DVT的形成同年龄、合并"三高"情况、血栓史、胎数、分娩方式、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相关,临床可将符合上述危险因素的产妇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皮质盲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 男 62岁 主因双眼突然视物不清伴眩晕、恶心,呕吐7 h,于2007年12月2日就诊眼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160/100 mm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