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miR-129-5p靶向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甲状腺髓样细胞MZ-CRC-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机制。方法 建立抗辐射细胞株MZ-CRC-1/R;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存活分数;qRT-qPCR检测miR-129-5p在MZ-CRC-1和MZ-CRC-1/R细胞中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9-5p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之间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MGB1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MZ-CRC-1细胞相比,MZ-CRC-1/R细胞的细胞存活分数显著提高(t=3.038、4.330、4.885、4.568,P<0.05);细胞活力增加(t=3.637、7.734、11.896、14.522,P<0.05);与MZ-CRC-1细胞(1.00±0.06)相比,miR-129-5p在MZ-CRC-1/R细胞中的表达(0.26±0.03)显著降低(t=19.107,P<0.05);与miR-NC-inhibitor组细胞相比,miR-129-5p-inhibitor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t=5.156、6.005、9.649,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t=8.659,P<0.05)。与miR-NC组细胞相比,miR-129-5p mimic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t=3.118、5.034、6.005、7.488,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t=6.362,P<0.05);过表达miR-129-5p可抑制HMGB1及p-AKt信号通路的表达(t=9.325、10.614,P<0.05);与miR-129-5p inhibitor组细胞相比,miR-129-5p inhibitor+si-HMGB1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6.700,P<0.05);与miR-129-5p mimic组细胞相比,miR-129-5p mimic+si-HMGB1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7.073,P<0.05)。结论 miR-129-5p可靶向抑制HMGB1增加甲状腺髓样细胞MZ-CRC-1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Stathmin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tathmin基因与乳腺癌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 50例新鲜乳腺癌标本,所有标本均含有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tathmin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标本的癌组织中Stathmin的表达率为52%,癌旁组织中Stathmin的表达率为6%,在有淋巴结转移的38例乳腺癌中,Stathmin基因表达率为61%;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12例乳腺癌中,Stathmiu基因表达率为25%.结论 Stathmin的表达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作用,Stathmin的表达还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郑峰  闫培 《安徽医药》2011,15(12):1625-1627
<正>近年来,淮北市医药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为落实加快产业发展、推进城市转型的战略部署,我局紧紧围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以"振兴皖药"为主线,实现我市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1淮北市医药产业发展现状1.1医药工业发展情况目前,我市医药工业企业已覆盖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双侧乳晕入路腔镜下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将2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13例。观察组行双侧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观察并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患者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双侧乳晕入路腔镜下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人类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HIT,将人FHIT基因转染人乳腺细胞MCF-7中稳定表达,检测转染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构建FHIT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FHIT,用脂质体法将FHIT基因的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FHIT导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 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后的产物克隆到表达载体peDNA 3.1(+)上,经PCR扩增筛选鉴定和测序鉴定证实为所需序列,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FHIT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细胞周期分析发现MCF-7/FHIT与MCF-7比较S期及G2/M期的细胞减少,G0/G1期的细胞增加,MCF-7/FHIT细胞的凋亡率为(29.75±5.90)%,MCF-7细胞的凋亡率为(11.21±6.10)%,和MCF-7比较,转染后的MCF-7/FHIT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MCF-7细胞的增殖明显抑制.结论 FHIT基因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改良非切片技术对细胞团中的细胞进行定性荧光标记的方法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6 ~ 8 周 龄ICR 雌鼠输卵管撕碎,用胶原蛋白酶消化20 min,将分散的输卵管混合细胞播种于三维凝胶培养系统中,培养 6 d 后,用5- 乙炔基-2'- 脱氧尿苷(EdU)及膜蛋白上皮特异性黏附分子(EpCAM)标记凝胶培养系统中形成的 细胞团。结果:在非免疫荧光标记实验中,EdU插入到S 期细胞的DNA中,并且被灵敏地检测出。免疫荧光标 记实验中,用小鼠抗EpCAM标记细胞团。无论是免疫还是非免疫荧光标记,都可以得到很清晰的阳性结果。结论: 改良后的非切片荧光标记法相较于传统的切片法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单侧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34.9%(15/43),双侧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25.6%(11/43),淋巴结总转移率60.5%(26/43);其中5例(11.6%)结外脂肪组织见癌侵犯;术后8例(18.6%)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术后5个月内均恢复;术后12例(27.9%)出现暂时性低钙血症,1例(2.3%)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术后随访12~42个月,患者均存活,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行甲状腺全切除+预防性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适应证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