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冠心病的病因基础及治疗方法有快速的进展,学者们对冠心病的临床分型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往将冠心病分为心绞痛、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供血不足及急性心肌梗死,而现在则主要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来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它包括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14例心肌梗塞(MI)后患者进行17次非心脏手术的临床情况.4次在MI后6个月内进行,有1例死亡.13次在MI6个月以后进行,无近期死亡.我们体会到:在MI后6个月内遇有危及生命的外科情况,如胃肠穿孔、肠梗阻等,即使冒一定风险,也应急症手术.有些疾病如胆石症急性发作、上消化道出血等,力争内科治疗缓解病情,于MI半年后择期手术.在MI急性期发现可切除的恶性肿瘤,若情况允许,以尽早施行手术为宜.高龄及心功能不全也为手术危险因素.心肌梗塞后患者必须进行较大的非心脏手术而又有冠脉供血不足时,可考虑先行冠脉旁路手术,再作非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糖尿病心脏病的临床及病理改变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目的进一步认识糖尿病对老年人心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1984~1993年51例老年糖尿病和同期85例非糖尿病老人心脏的临床及尸检材料。结果糖尿病组的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的患病率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冠心病的发病年龄较非糖尿病组早5年。尸检表明,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累及支数也多,且心肌内小冠状动脉壁增厚者明显地多。有1例病理诊断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结论糖尿病对老年人心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病变加重,心肌内小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心肌内灶性坏死和间质纤维化增多。这与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心房纤颤的病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心房纤颤(房颤)的发病机制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有不少研究。先后提出多种假说如下:(1)心房内有一个异位起搏点以高频率反复发出激动;(2)同时存在多个激动产生点;(3)激动形成环行运动;(4)激动被分离成多处微形折返。近来电生理学研究又进一步说明了房颤的...  相似文献   
5.
我查阅了4本专著(Silber&Katz:Heart Disease,1975;Sokolow&McIlroy:Clinical Cardiology,3rded.1981;Hurst:The Heart,5th ed.1982;Braunward:Heart Diaease,5th ed.1997),4本书都提到了大炮波(cannon wave),有的给予定义,都认为“Cannonwaves result whenever the right atrium contractsagainst a closed tricuspid wave”。书上也提出大炮波并非只见于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还可见于其他情况。至于大炮音(cannon sound)则为听诊异常,并不是大炮波之误,也不是过时了的概念。在Ⅲ°AVB的听诊时,可有不同强度的第一心音(S1)…  相似文献   
6.
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加强对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8月至2007年2月应用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81.5±8.6)岁。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喘呜、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心功能分级变化及有效率;第二部分:根据开始使用NIV时间,分为早期应用NIV组(A组,n=17)及非早期应用NIV组(B组,n=15),比较两组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30例存活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改善,由原来的心功能Ⅳ上升为Ⅰ-Ⅱ级,呼吸及心率显著性减慢,SaO2和PaO2显著性增加,原有PaC02增高者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率87.5%,插管率12.5%,死亡率6.3%。与B组比较,A组的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1),全部治愈,无插管及死亡;B组11例治愈,插管4例,死亡2例。结论NIV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所致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早期应用NIV可提高治愈,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7.
提高对无Q波心肌梗死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高对无Q波心肌梗死的认识钱贻简在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时,有必要再谈谈无Q波心肌梗死(无Q心梗),因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治疗处理均与Q波心肌梗死(Q波心梗)有所不同。特别是其预后,在急性期较Q波心梗好,而在远期则较差。表现在病死率及梗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损伤检测生化标志物中肌钙蛋白Ⅰ(cTn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TnI的释放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61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24小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CK-MB、cTnI,并采集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并发症等相关因素,并与35例仅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相比较.CK>200u/l,CKMB>5.6ng/ml,cTnI>1.5ng/ml为心肌损伤临界值.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nI、CK、CK-MB均在正常范围.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死亡.术后1例患者CK升高,心电图证实为Q波心肌梗死,其余患者CK均在正常范围.成功进行支架置入术的60例患者中术后cTnI及CK-MB均升高18例,cTnI升高而CK-MB正常19例,CK-MB升高而cTnI正常1例,CK-MB及cTnI均正常22例.术后cTnI升高组同cTnI正常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术中夹层、远端栓塞、急性闭塞并发症在cTnI升高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cTnI及CK-MB均升高组的术后cTnI、CK-MB水平较cTnI升高、CK-MB正常组分别升高2.2、9.4倍.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有约60%的微小心肌损伤率,cTnI较CK-MB有更高的敏感性,cTnI及CK-MB均升高提示心肌损伤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9.
陶桓乐教授1907年11月11日出生于湖南岳阳。1934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南京前中央医院工作3年,得到正规的内科临床训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去西南大后方,先后在成都及贵阳的地方及军队医院担任内科医疗及教学工作。1946年赴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斐士西门医院进修内科1年。1947年回国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任内科教授。该医学院于1955年从上海迁往武汉,后改名为武汉医学院(现同济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我国汉族人群中MEF2A基因存在的多态性位点,调查这些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或)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5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阳性病例、15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阴性对照及242名健康体检者MEF2A基因的编码区和5′非翻译区进行全基因扫描、发现多态性位点,明确多态性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研究不同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MEF2A基因的编码区中共筛查到4处基因多态性位点,其中3处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891C/T,1305G/A,1353G/T),1处为三联核苷酸缺失多态性位点(1294~1296CCG/-)。经病例一对照研究显示,891C/T位点T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和3.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其余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F2A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891C/T,1305G/A,1353G/T,1294-1296CCG/-)与我国汉族人群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