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旨在研究PKM2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沉默PKM2表达对肺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5例肺鳞状细胞癌与正常肺组织中PKM2与Bim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KM2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siRNA 片段导入肺鳞状细胞癌中来沉默PKM2表达。分别采用 Western blot法、RT-PCR方法检测PKM2与Bim蛋白与mRNA表达。利用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PKM2在74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77.9%),PKM2高表达与患者高TNM分期(P=0.008)、淋巴结转移(P=0.003)及肿瘤直径(P=0.009)相关,同时PKM2高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0,χ2=18.630)。SK-MES-1细胞中共转染PKM2 siRNA与Bim siRNA后,与单独转染PKM2 siRNA比较,Bim表达增加(P<0.05),细胞凋亡减少(分别为13.55%±1.74%与28.01%±3.65%,P<0.05)。结论 PKM2高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且PKM2可通过Bim来调控肺鳞状细胞癌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SD大鼠48只,其中42只以ANIT 100 mg/kg灌胃造成急性肝损伤,在肝损伤后24 h处死6只,其余均分为对照组和UDCA组各18只.对照组予0.9%NaCl溶液灌胃,UDCA组予20 mg/kg UDCA灌胃,分别在造模后48、72、96 h各处死6只,另6只不予处理为空白对照组.所有大鼠处死留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ALT、AST、Tbil、总胆汁酸(TBA),ELISA法检测血清IL-10、IL-6、TNF-α,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 mRNA,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性反应活动度.结果 肝损伤造模后48 h,UDCA组和对照组血清Tbil[(143.80±12.08) μmol/L比(178.50±15.19)μmol/L]、TBA[( 13.15±3.81) μmol/L比(21.68±7.93)μmol/L]、IL-10[(44.13±3.68)ng/L比(37.15±6.25)ng/L]、IL-6[(50.80±2.09) ng/L比(57.32±4.63)ng/L]、TNF-α[(17.53±0.84)ng/L比(19.10±1.64) 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损伤造模后72 h,UDCA组和对照组血清ALT[(721.67±97.54)U/L比(929.50±148.29)U/L]、IL-10[(54.68±6.79)ng/L比(43.85±4.08)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损伤造模后96 h,UDCA组和对照组血清ALT[(156.83±14.99)U/L比(250.67±42.29)U/L]、AST[(143.67±27.45) U/L比(206.00±63.94)U/L]、Tbil[(23.53±5.08)μmol/L比(34.02±9.98)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肝损伤造模后UDCA组和对照组肝组织Mrp2 mRNA表达在48 h(0.77±0.21、0.46±0.25)、72 h(2.27±0.84、1.10±0.38)、96 h(3.64±0.54、2.75±0.69)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UDCA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和调控血清细胞因子及肝脏Mr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S-CNB)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单发乳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行彩色超声、US-CNB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穿刺成功率为100.0%,穿刺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且未遗留瘢痕。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形态不规则且表现为低回声、边缘不光滑且呈毛刺状、微小钙化、丰富血运等。US-CNB检查病理结果显示为乳腺癌者56例(70.00%)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3例、导管原位癌5例、恶性叶状肿瘤3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黏液癌2例、实体性乳头状癌1例;乳腺良性结节为23例(28.75%),其中纤维腺瘤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硬化性腺病5例,良性叶状肿瘤4例,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1例误诊(1.25%),US-CNB检查结果为硬化性腺病伴导管上皮增生,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US-CNB检查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8.75%。US-CNB检查灵敏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超检查,P0.05;误诊率明显低于彩超检查,P0.05。结论采用US-CNB定性诊断乳腺结节具有一定安全性,且准确,因此对临床医师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SA、p63、34βE12、P504S、PSAP等特异性血清标志物在良恶性前列腺病变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90例经前列腺电切术及穿刺活检的组织标本,良恶性前列腺病变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n=50,例)、前列腺癌(PCa)组(n=40,例),其中PCa组依据Gleason评分进一步划分为低中、高危组(n分别为14、26,例)。检测所有组织中PSA、p63、34βE12、P504S、PSAP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血清PSA水平及PSA、p63、34βE12、P504S、PSAP的阳性表达检出情况;分析PSA、p63、34βE12、P504S、PSAP表达与PCa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与PSA、p63、34βE12、P504S、PSAP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 PCa组平均血清PSA水平为(76.22±11.22)ng/mL,显著高于BHP组的(16.36±5.82)ng/m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SA、P504S、PSAP在PCa组中呈现高表达,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而p63...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CT)与传统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82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接受TCT法的1742例患者纳入TCT组,接受传传统巴氏涂片的8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患者的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分析并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率。结果:TCT组阳性符合率为75.89%(1322/1742),对照组为53.57%(45/84),两组间阳性符合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χ2=671.03,P0.01);两组检查方法指标相比,特异度均为100%无差异(P0.05),而TCT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71.03、5.10,P0.01或0.05)。结论:TCT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效果好,虽然费用略高,但其敏感度显著优于传统的巴氏涂片法,具有在临床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学诊断要点及免疫组化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GIST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免疫组化有独特表型,免疫组化抗体蛋白阳性结果与肿瘤风险度无关(P〉0.05),胃来源和非胃来源的GIST实际预后与风险度均有关(P〈0.05)。结论免疫组化中CD117和CD34在诊断和鉴别GIST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8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记录早期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肉眼分型、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结果早期胃癌发病高峰为40~59岁,以男性多见;肉眼分型以凹陷型、浅表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高、巾分化腺癌为主;7.06%患者伴胃周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葺墨为94.12%,不伴胃周淋巴结转移的黏膜内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67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病例组)及39例非GISTs患者(对照组)的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GISTs患者DOG1蛋白和CD117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DOG1蛋白在GIST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OG1蛋白和CD117蛋白在病例组及DOG1蛋白在对照组的表达情况,分析DOG1蛋白和CD117蛋白表达与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中3例患者DOG1蛋白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9%(3/39);病例组中64例患者DOG1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5.52%(64/67),两组DOG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029,P<0.01)。GISTs患者DOG1蛋白阳性表达率(95.52%)高于CD117蛋白阳性表达率(92.54%,62/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17,P>0.05);在CD117蛋白表达阴性的5例患者中,DOG1蛋白均呈阳性表达。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及危险度的GISTs患者DOG1蛋白及CD11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G1蛋白是一种新的较敏感和特异的GISTs标记物,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与CD117蛋白联合应用可起到有效的互补作用,可提高GISTs的诊断率,且检测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RON基因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 2008年12月手术的肺腺癌及鳞癌组织标本共96例,应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96例肺腺鳞癌中RON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ON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另外检测20例正常肺组织中RON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RON在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RON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63/96,66%),而正常肺组织中几乎无表达(1/20,5%).在肺癌组织中,RON在肺腺癌及鳞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两组相比RON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腺癌标本中RON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肺腺癌相比,RON的表达也有差异,低分化的肺腺癌明显高于中分化的腺癌和高分化的腺癌(P<0.05 ),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及晚期组患者组织中RON的表达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及早期组患者.结论 RON基因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其可作为肺癌一种新的预后判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