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钱留喜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603-60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IFN-α)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含量,并和3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血清TGFβ1含量为38.35±8.97ng/L,治疗6个月后下降到21.76±6.22ng/L,治疗前后比较t=9.15,P<0.01.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含量为21.32±3.81ng/L,与肝性乙型肝炎组干扰素治疗前比较t=11.97,P<0.01,差异有显著性;与干扰素治疗后比较(t=0.40,P>0.05)则无差异显著性.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α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抑制TGFβ1的表达,起到预防乙型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相同的传播途径,因此HCV和HBV可同时或重叠感染,而慢性HBV感染者重叠感染HCV后其肝脏病变在组织学和临床失代偿方面表现更为严重。本文旨在探讨慢性重型乙肝HCV重叠感染与预后的关系,协助了解HCV在其中的作用。l材料与方法1995年10月~1997年8月观察了本院住院的慢性重型乙肝共123例,其中HCV重叠感染者123例,男11例,女1例,年龄24~61岁,病史7月~25年,入院前有输血、血制品或手术史者8例,余《倒无。ill例非重叠感染者中,男性108例,女性31例,年龄27~63岁,病史6月~13…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相似的传播途径.因此HCV和HBV可同时或重叠感染并持续存在于同一患者。有相当数量的重型肝炎可能涉及到HBV、HCV重叠感染,而慢性HBV感染者重叠HCV感染后其肝脏病变在组织学和临床失代偿方面表现更为严重。本文作者经过对比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重型乙肝HCV重叠感染与预后的关系,协助了解HCV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基斑蝥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甲基斑赘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52例。结果HBsAg阴转13例,占25.0%;HBeAg阴转35例,占67.3%;抗HBe阳转19例,占36.5%。以PCR技术检查血清贵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HBV-DNA,治疗后阴转率分别为33.3%(10/30例)和65.7%(23/35例).与对照组相比上述5项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部分病例经过6~12个月的随访,疗效基本保持不变。显示甲基斑赘胺对HBV的抑制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可望成为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技术检测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细胞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HCC)患者血浆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慢性HBV感染者71例,HBV阳性肝硬化患者33例,HBV阳性肝癌患者25例,用CB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Th2类细胞因子IL-5表达显著高于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而IL-4、IL-10在三组患者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癌患者机体强势分泌Th1类细胞因子,处于高免疫反应状态。检测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对于肝病慢性化的进展成为一项新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钱留喜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603-603,60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的含量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 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 (IFN α)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含量 ,并和 3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血清TGFβ1含量为 38.35± 8.97ng/L ,治疗 6个月后下降到 2 1.76± 6 .2 2ng/L ,治疗前后比较t =9.15 ,P <0 .0 1。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含量为 2 1.32± 3.81ng/L ,与肝性乙型肝炎组干扰素治疗前比较t=11.97,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与干扰素治疗后比较 (t=0 .4 0 ,P >0 .0 5 )则无差异显著性。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 ,α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抑制TGFβ1的表达 ,起到预防乙型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8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SBP组中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BP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腹水蛋白底者(≤10g/L),SBP发生率较高,与腹水蛋白高者(> 10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BP的发生与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等有关.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25例狂犬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有被犬咬伤史,其中80%为野犬咬伤,以农民及外来工人员居多(84%).未及时正规地进行处理伤口,未及时进行预防接种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25例患者病死率100%.结论: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暴露后及时清洗、消毒伤口、全程注射疫苗、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降低发病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中乙肝大蛋白(LHBs)及HBV DNA水平与慢性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61例慢性乙型肝炎、84例HBV源性肝硬化及58例HBV源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大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大蛋白的量分别为(104.31±84.15),(55.83±43.01),(37.81±30.35)g/L.患者外周血中HBVDNA及大蛋白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16%,83.83%,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r=0.862),且随着疾病进展逐渐降低.结论 乙肝大蛋白检测方便可靠,且与慢性肝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HCV )是导致肝癌和肝硬化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加利巴韦林(RBV )联合应用是治疗HCV感染的标准模式[1]。近年来的研究[2-3]表明,白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与HCV自发清除能力及对干扰素的应答情况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对62例接受PEG-IFN-α加RBV联合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血液中的HCV病毒 IL-28B 基因区的 rs760370, rs12980275, rs12979860,rs8099917共4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