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n=6)及PET/CT(n=1)表现。结果 6例中,3例位于前中纵隔,2例位于前中后纵隔,1例位于中纵隔;5例CT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大片坏死囊变区,1例密度均匀;3例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不均匀中度强化(n=5)或明显强化(n=1);6例均有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征象;1例行PET/CT检查,肿块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为12.5。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在CT、PET/CT上呈恶性肿瘤表现。若一较大肿瘤位于前中纵隔,其内出现散在点状钙化,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纵隔结构,应考虑到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1883年,Leyden应用经皮经胸穿刺活检技术从一肺炎患者身上获得了细菌学资料。3年后,Menetrier运用该技术诊断了肺癌。这是非血管性介入方法在肺癌诊疗上最早应用。其后的多年里,由于没有定位导向设备,且穿刺针口径太大,故并发症明显,该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1996年,Dahlgren和Uxdentram采用了18G和19G的薄壁穿刺针,使人们重新接受了该项技术。以后随着细胞病理学的发展,影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并发症的有效控制,经皮经胸穿刺活检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犤1,2犦。在此基础上,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穿刺技术,其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肋间后动脉作为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咯血的相关因素,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219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MSCT)、DSA等影像资料.观察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的发生率,形成体肺循环分流(BPS)的情况,以及与胸膜增厚及基础疾病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基础疾病与胸膜增厚的相关性.结果 219例患者中,44例(20.1%)患者共87条肋间后动脉作为NBSA参与咯血,其中65条(74.7%)合并BPS.44例中36例(81.8%)伴有胸膜增厚.39例肺结核患者中21例(53.8%)伴有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其中13例肺结核合并肺毁损者中10例(76.9%)伴有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合并BPS与胸膜增厚相关(P<0.05).肋间后动脉参与咯血、胸膜增厚在不同基础疾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后动脉是重要的咯血相关体动脉;参与肺咯血与胸膜增厚密切相关,且多数伴有BPS;基础疾病以肺结核尤其是合并肺毁损患者最常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蛋白酶诱导的骨关节炎(OA)模型的异同.方法 12只新西兰兔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经皮右膝关节腔内注入1.6%木瓜蛋白酶0.3 ml (4.8 mg)或Ⅱ型胶原蛋白酶溶液0.5 ml(2 mg)各两次建立模型,末次注射后第6周行右膝放射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两组模型大体及显微镜病理检查均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关节软骨呈骨关节炎样退变,其中胶原蛋白酶组的软骨退变程度较木瓜蛋白酶组严重,Mankin评分分别为(10.2±1.9)分及(4.3±1.0)分(t=-4.699, P<0.01),胶原蛋白酶组的关节边缘还可见骨赘形成,而木瓜蛋白酶组无可见骨赘.结论 两种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均可成功建立起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低剂量的胶原蛋白酶可较稍高剂量的木瓜蛋白酶诱导出更为严重的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胸膜孤立性纤维瘤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病变CT影像均表现为右侧胸腔巨大肿块,边界清楚呈分叶状,与胸壁间间隙清楚;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肿块内较多肿瘤血管,实质期肿块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邻近肺组织受压不张,纵隔移位;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其中一例伴有右侧第7后肋受压骨质吸收,第7/8肋间孔扩大,肿块向椎管内扩展。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CT在定位定性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提高对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高分辨CT(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LCH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 9例患者胸部HRCT均表现为星芒状结节、"空洞"结节、厚壁囊腔、薄壁囊腔及不规则形囊腔等五种形态病灶,间隔以正常肺组织,部分结节显示为长形结构。其中6例星芒状结节多见,6例厚壁囊腔多见,8例薄壁囊腔多见,4例不规则形囊腔多见,所有病例"空洞"结节少见。4例病灶多数分布于两侧中上肺,余5例两肺病灶广泛分布;其中3例两侧中上肺囊性病灶较多,而两下肺病变多为结节病灶;1例以两肺广泛结节病灶为主;1例以两肺广泛纤维化囊性病灶为主,且部分囊壁呈"火焰"状改变。8例患者两上肺可见大量薄壁囊腔病灶,其中7例出现自发性气胸。结论 HRCT可清晰显示PLCH病灶的形态及分布,且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正确理解PLCH病灶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提高对该病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胸廓内动脉对经动脉灌注化疗原发性肺癌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元新  陈伟 《广东医学》2006,27(9):1312-1313
目的 评价经动脉灌注化疗原发性肺癌时胸廓内动脉的重要性。方法 52例经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根据灌注动脉是否包括胸廓内动脉,分为联合胸廓内动脉组和单纯支气管动脉组。观察两组经动脉灌注化疗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并用进行比较。结果 52例肺癌中35例实施了联合胸廓内动脉灌注化疗,52例肺癌无一例完全缓解。联合胸廓内动脉灌注化疗组部分缓解(PR)22例,稳定8例,进展5例。有效率(PR)为62.9%。支气管动脉化疗组部分缓解(PR)5例,稳定9例,进展3例。有效率(PR)为29.4%。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胸廓内动脉灌注化疗组胸背部疼痛或局部皮肤损害的发生率为54.3%,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组为29.4%(P〈0.05)。结论 胸廓内动脉是原发性肺癌除支气管动脉之外另一重要的供血动脉,向肿瘤供血的胸廓内动脉实施药物灌注,可明显提高疗效,但需注意防止胸背部疼痛或局部皮肤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经动脉灌注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建立兔后肢VX2瘤动物模型.经股动脉或耳像静脉灌注多西紫杉醇.比较两种给药方式下实验兔的肿瘤组织、胃壁、肝脏、肾脏、血浆的药物浓度差异.采用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动脉灌注组的肿瘤组织、胃壁、肝脏及肾脏的药物浓度均高于经静脉灌注组.肿瘤组织及胃壁中的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差别约为14倍.经动脉灌注组的血浆药物浓度低于经静脉灌注组,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紫杉醇经动脉灌注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效果,但有可能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的风险,应慎重采用或减少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