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血小板是血栓形成中最重要的中介因素,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在脑血管病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报道4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与30例对照组的血小板形态学检测结果,以探讨血小板形态学在急性脑梗塞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组:1996年1月—1996年12月住院的4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于72小时内就诊,男33例,女15例,年龄46—84岁,平均年龄66.5岁。均符合198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1.2 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病例30例,诊断为颈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3年3月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同期住院治疗的157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13例(7.2%)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因迟发性颅内血肿入院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8例(15.9%),中残29例(25.7%),重残25例(22.1%),植物生存17例(15.1%),死亡24例(21.2%)。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有其明确的临床特点和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早发现、及时手术抢救治疗,能显著改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钟裕  刘世珍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983-984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1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Barthel指数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较治疗组提高的幅度小(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生物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和开发抗肿瘤药物是一个前途广阔的新领域.近年来,从海洋微生物(海洋放线菌、真菌和细菌)分离鉴定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这些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就近几年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药物流产中米非司酮最适剂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及其最适有效剂量,以提高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方法 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600例早孕36~49d行药物流产的妇女,随机分为3组:即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对照组早上空腹顿服米非司酮150mg,服药48h阴道深部放置米索前列醇400分μg;观察1组及观察2组米非司酮常规服药24h后分别加服75mg和150mg,米索前列醇用法同对照组.结果 按照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的顺序,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9.50%、99.00%、82.00%.观察组完全流产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1组与观察2组临床疗效相近,差异无显著意义(P>0.0 5).结论 米非司酮常规用药24h后加服75mg是药物流产最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表达、纯化热休克蛋白10(Hsp10)和热休克蛋白60(Hsp60),研究人类线粒体DNA转录因子A(TFAM)在体外与Hsp10,Hsp60间的相互交联作用.方法:使用Escherichia.Coli(E.coli)诱导表达含有6个组氨酸标记的Hsp10和Hsp60,镍离子鳌合树脂分离纯化后,体外分别与纯化TFAM共育,抗-TFAM抗体免疫沉淀,SDSPAGE分离蛋白,CBB探测分析.结果:Hsp10可在体外与TFAM发生免疫共沉淀,Hsp60不能.结论:Hsp10可能为TFAM-复合体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HBsAg致敏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方法104例CHB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51例)和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53例),比较患者肝功能、HBV DNA、HBeA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35.3%)、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4%)以及ALT复常率(8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6%、17.0%及71.7%),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66.7%)、HBeAg转阴率(35.3%)、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4%)以及ALT复常率(84.3%)均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35.3%、19.6%、11.8%及6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较单用恩替卡韦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联合卒中单元模式在急性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13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三组,A组73例,接受联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B组78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C组62例,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比较偏瘫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的FMA评分、MBI评分和康复效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A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效率A组略高于B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A组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卒中单元模式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模式在急性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13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三组,A组73例,接受联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B组78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C组62例,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比较偏瘫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的FMA评分、MBI评分和康复效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A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效率A组略高于B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A组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卒中单元模式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心血管病诊断技术的进展,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下称二尖瓣脱垂)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现将我院1981年以来发现的19例报道于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13~83岁。病因分类:原发性二尖瓣脱垂13例,继发于冠心病者4例,继发于先心房间隔缺损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