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胃黏膜内pH值对胆源性胰腺炎病情预后评估及在决定手术冶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确诊的146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鼻插入胃黏膜二氧化碳张力计(TRIP-NGS导管)测定胃黏膜内pH值,每隔12小时测定一次,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将2组数据与外科治疗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pH值变化反映胆源性胰腺炎病情发展变化,与器官衰竭数呈负相关;②外科干预治疗与内科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HI〉7.25与pH〈7.25患者开腹手术病死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值对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有指导意义。外科处理原则是:①胆道无梗阻,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②伴胆道梗阻,先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B超导引引流、腹腔灌洗等,如胆道引流不畅或pH值持续下降,则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若干问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是一种复杂、高难度、技术条件要求高、切除范围广、创伤大、消化道重建费时、危险性大、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腹部大手术。自1935年Whipple首次做这种手术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然手术死亡率仍高达5%—20%,并发症高至40%。总结近期壶腹周围癌、梗阻性黄疸探查62例,2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大出血死亡1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外科近年收治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现报道如下:例1:女,21岁。左中上腹可扪及巨大包块,伴钝痛6月入院。体检:肿块15cm×15cm大小,边界不清,质硬。腹部平片:尼牙齿样致密影。CT:左中腹腹膜后巨大混合性包块,畸胎瘤可能。手术探查:肿块将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推向右侧并与其紧密粘连,在分离中,腹主动脉壁破裂,出血4000ml,经阻断腹主动脉,修补裂口,补足血容量。于囊内剜除肿瘤。术后20天痊愈出院。病理诊断:成熟型畸胎瘤。例2:男,37岁。因腹部反复胀痛5年,症状加剧11小时入院。体检:消瘦,全…  相似文献   
4.
移动盲肠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指盲肠系膜过长,或整个右半结肠系沋离而未能固定于后腹膜所引起的临床症候。早在1904年,Housmann首先提出本病。以后国外除少数日本学者外,很少见有对此病的报告。国内1963年曾有报导。系膜过长是本病的解剖因素;盲肠、结肠功能紊乱是本病的病理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AK细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5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AK细胞治疗,B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门静及脉插管化疗治疗。结果:A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在术后迅速恢复且维持在高水平状态,避免了机体由于手术打击而导致术后免疫力普遍降低的现象,而B组术后细胞免疫功  相似文献   
6.
急性坏死性肠炎是一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肠道急性蜂窝织炎性病变,1946年首先由Beckerman描述。临床以腹绞痛、发热、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重笃者出现休克,肠坏死,发病急,病势凶险,死亡率高。本文报告9例:男6例女3例,发病年龄在21~57岁,多在夏秋发病,9例均有腹痛、发热、  相似文献   
7.
患者:张××,女,38岁。因甲状腺腺瘤要求手术治疗,于1980年4月19日入院。诉颈前包块4年,近1年来,不断增大,间感作胀。别无其他不适。体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无异常。颈前明显隆起,稍偏右侧甲状腺可扪及一鹅蛋大包块,质中等,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未及搏动,可随吞咽移动,气管未明显移位。吸碘试验属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为凉结节。心电图正常,胸部透视阴性。诊断为右侧甲状腺腺瘤。手术治疗:于1980年5月7日在针麻下行手  相似文献   
8.
钟能锭 《腹部外科》1989,2(1):26-27
本文列举3例下消化道出血误诊的典型病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直肠癌误诊为痔和息肉、小儿肠套叠误诊为低血糖、癫痫的原因,提出预防误诊的措施,强调肛诊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术后腹腔感染防治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能锭 《腹部外科》1996,9(1):16-17
术后腹腔感染是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细菌感染、炎症坏死组织的存留、消化液的腐蚀刺激、肠内容的污染、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瘘、孕期激素和增大子宫的影响及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减弱等,均为腹腔内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IAI)的主要原因。提出合理抗生素的应用、切除原发病灶、腹腔灌洗(Ipol)等综合防治措施,是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尽管有许多现代诊断技术,但详尽的病史,全面的体检、化验及X线等常规检查,仍是腹部外科疾病的诊断学基础。为吸取经验教训,现举2例以探讨忽视了常规检查的教训。典型病例例1:女,80岁。阵发性腹痛11天,以右上腹为甚,伴呕吐,无肛门排便、排气7天入院。未记载过去患疝之病史。腹胀,未见肠型,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肠鸣音稍活跃,偶可闻气过水声。B超检查: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未排除胆囊占位性病变。X线腹部平片:中下腹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