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及临床近、远期的疗效。方法:对78例行经皮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2处病变中,支架置入成功126处,失败6处;术中和住院期间无死亡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71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11例患者出现胸闷不适。结论: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和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置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03/2007-02就诊于赣州市立医院心内科及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1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临床观察,治疗过程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CypherTM支架组59例,Firebird支架组62例.比较两组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随访2~12个月,记录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①121例患者支架置入均获得成功.62例梗死相关血管的62处病变置入64枚Firebird支架;另59支梗死相关血管的59处病变置入61枚CypherTM支架.②Firebird支架组1例术后第5天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再次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获得成功.CypherTM支架组1例术后64 d发生急性左心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5个月在院外猝死.③两组比较支架置入后造影结果和临床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对117例患者进行随访,CypherTM支架组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0%和3.4%;Firebird支架组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1.6%和4.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的,随访未发现管腔内出现血液及组织细胞的变化,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问题,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相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和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置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择2005-03/2007-02就诊于赣州市立医院心内科及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1例,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临床观察,治疗过程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CypherTM支架组59例,Firebird支架组62例。比较两组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随访2~12个月,记录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①121例患者支架置入均获得成功。62例梗死相关血管的62处病变置入64枚Firebird支架;另59支梗死相关血管的59处病变置入61枚CypherTM支架。②Firebird支架组1例术后第5天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再次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获得成功。CypherTM支架组1例术后64 d发生急性左心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5个月在院外猝死。③两组比较支架置入后造影结果和临床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对117例患者进行随访,CypherTM支架组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4%、0%和3.4%;Firebird支架组死亡率、靶血管重建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1.6%和4.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的,随访未发现管腔内出现血液及组织细胞的变化,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问题,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相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颈动脉B超技术,对178例意识清晰的脑梗死和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进行检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8).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联系(P<0.05).但是血糖和血脂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无明确关系.颈动脉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的吸烟、饮酒、性别和心电图缺血改变无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5),颈总、内动脉IMT显著增厚.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