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9篇
外科学   19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全切与部分切除治疗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围手术期及长期血压预后结果之间有无差别。方法 2004年4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103例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患者,其中69例(67%)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单侧肾上腺全切组),34例(33%)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肾上腺部分切除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血压恢复情况及血浆醛固酮、血钾的变化。结果 10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醛固酮、术后血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中位时间为37(9~82)个月的随访期内,单侧肾上腺全切组44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4例患者血压好转,1例患者血压治疗无效;肾上腺部分切除组21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9例患者血压好转,4例患者血压治疗无效。两组间行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上腺部分切除组3例患者在术后血压曾好转,但分别在8个月、1.5年、3年血压重又升高至术前水平,且伴有血浆醛固酮的重新升高。其余100例患者的血钾及血浆醛固酮水平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 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醛固酮腺瘤与单侧肾上腺全切术相比在术后激素不足发生率及改善术后血压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但是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存在复发的可能,相比之下单侧肾上腺全切术疗效更为确切,因此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应选用单侧肾上腺全切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效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10年8月间,我科共收治114例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其中105例为单侧,9例为双侧,均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术后血压恢复情况及血浆醛固酮、血钾的变化。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4±8.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5±5.2)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9±3.1)d,术中及术后无重大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肾上腺结节样增生,结节大小在2~16mm间。在中位时间为31(6~82)个月的随访期内,55例(48.2%)患者高血压治愈,57例(50%)改善,2例(1.8%)无效,1例患者术后醛固酮仍高出正常,其余患者的血浆醛固酮及血钾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是治疗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1993年至1998年对6例巨大肾积水行肾修剪与折叠术。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25岁。引起肾积水原因均为结石梗阻输尿管肾盂连接部。左侧5例,右侧1例。平均积水量1370ml。术前患者ECT显示肾小球滤过率(GFR)平均为114ml/min。B...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丙戊酸(VPA)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的现象,初步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VPA作用前列腺癌PC3细胞后, 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生存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细胞免疫荧光测定仪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及自噬水平, Western-blotting检测PC3细胞内自噬特异性蛋白-Ⅱ(LC3-Ⅱ)及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VPA处理后,前列腺癌PC3细胞活性短期内(≤4d)未受到明显抑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前列腺癌PC3细胞质内有大量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其自噬水平随VPA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前列腺癌PC3细胞LC3-Ⅱ表达水平随VPA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而p-Akt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结论 VPA可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发生自噬,其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发生自噬的机制可能与阻断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S-PAA-EPI磁性聚合物微球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壳聚糖、磁流体及表柔比星为原材料首次合成载表柔比星的磁性壳聚糖纳米微球,运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CS-PAA-EPI磁性纳米微球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76.6%、凋亡率为55.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PAA-EPI磁性纳米微球可以有效地杀伤人膀胱癌T24细胞,其杀伤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引起。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4岁,3天前开始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呈阵发性,伴近半年体重下降约5kg,于当地医院行CT平扫检查提示右腹膜后肿瘤,入院后行B超检查发现右肾下方外侧探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9cm×5.7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可见强回声光团,行CT强化检查发现腹膜后右肾后外侧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图1),其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后尿频症状的恢复过程,研究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122例术前均有尿频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治疗。统计术前夜尿次数、残余尿、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分别随访夜尿次数、残余尿、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并分别行膀胱镜检查观察手术创面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后尿频改善的过程及与其他指标恢复的情况。结果 122例患者术前平均夜尿次数7.8次,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夜尿次数分别为5.3次、3.5次、1.6次、0.8次,部分病例加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结合膀胱镜复查情况,与手术创面恢复情况呈一致性。结论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后尿频症状较排尿困难等症状恢复较慢,与手术后创面恢复情况有关,必要时术后加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手术名称: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术者:金讯波手术步骤:右侧卧位,腰部垫高,呈折刀位。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2cm横行切开皮肤约0.5cm,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建立气腹,设定腹腔压力14mmHg。气腹建立满意后,在脐水平上腹直肌左缘横行切开皮肤约10mm,10mm Trocar穿刺成功后,置入腹腔镜,接监视器,观察下于脐水平左腋前线处及建立气腹处分别采用12mm及5mmTrocar穿刺成功,分别置入操作件。自结肠脾区沿结肠旁沟纵行切开侧后腹膜,充分下降肠管,于左肾下极腰大肌前方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ESWL失败后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5例曾行ESWL治疗但未能成功排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补救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辅以抗炎排石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5±20分钟,术中合并输尿管炎性息肉6例,均采用钬激光切除,无输尿管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为4±2天,1例患者出现寒战、高热,血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感染,经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1个月复查KUB平片或B超示结石清除率为100%.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ESWL失败后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结石清除率高,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失败后的一种有效补救性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尿道炎是尿道的炎性病变,常由各种致病菌感染弓l起,男女均可发病。尿道炎在临床上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尿道炎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和尿急,重者可发生尿道痉挛。尿液检查有脓细胞和红细胞。慢性尿道炎尿道分泌物少,或者仅在清晨第1次排尿时,尿道口附近可见少量浆液性分泌物。排尿刺激症状没有急性期明显,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尿道炎常见的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少见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和单纯疱疹病毒等。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尿道炎称淋菌性尿道炎(即淋病),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称非淋菌性尿道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