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再发性腹痛12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8例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器质性RAP98例(占76.56%),功能性RAP30例(占23.44%)。提示器质性RAP是小儿RAP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最为多见,因此提倡RAP的患儿做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儿童胃病的HP感染情况。方法 对 180例小儿纤维胃镜检查分析及 172例胃粘膜HP检测及 16 8例胃、十二指肠粘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疾病检出率为 93.3% ,其中以十二指肠炎、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最高 ;172例HP检测者中HP阳性 6 8例 ,阳性率为 37.8% ,其中以消化道溃疡检出率为最高 ,16 8例病理活检均为轻中度炎症。结论 HP感染在儿童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的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儿童胃炎以轻、中度为主。  相似文献   
3.
小儿再发性腹痛212例纤维胃镜检查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 5月至 2 0 0 1年 9月 ,我们对收治的 2 12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了纤维胃镜检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2 12例患儿中 ,男110例 ,女 10 2例 ;年龄最小 3岁 6个月 ,最大 15岁 ,其中 7~ 12岁 16 5例。2 12例患儿均有腹痛 ,其中上腹和 (或 )剑突下疼痛 115例 ,  相似文献   
4.
126例小儿腹泻皆予西医常规治疗,其中76例加用中西药泄泻停治疗,结果,其总有效率为89.5%,显著优于单用经的对照组,其中以湿热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轮状病毒胃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 应用胶体金法检测住院1,232例腹泻患儿感染轮状病毒情况,其中轮状病毒性肠炎541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691例,合并惊厥的病例建立档案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状况.结果 541例轮状病毒肠炎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6例(4.8%);其中并发良性惊厥18例(3.3%),并发脑炎8例(1.5%).691例非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0例(1.4%).其中并发良性惊厥者8例(1.1%).并发脑炎2例(0.3%),两组患儿治愈后随访1年未发现后遗症.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有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情况,但其发病率低,症状较轻,无需长期抗癫痫药治疗.预后多良好.  相似文献   
6.
422份婴幼儿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的分型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2002年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422份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血清型研究,同时填写临床表现调查表。结果:422份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3.65%,以11月份为发病高峰;以G3为主要流行株。临床特点以呕吐及水样便为主要表现,31.37%的患者合并肠外表现。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苏州地区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G3型为2002年的优势毒株,呼吸系统感染为最常见的肠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0例临床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同时做血清胆红素值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加用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黄疸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主要是由于胚胎期中肠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使得肠道位置发生变异,小肠和结肠系膜未附着或附着不全,十二指肠受腹膜索带压迫以及中肠扭转等所致。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误诊误治。一旦发生误诊,后果严重,病死率达0~24%。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总结我院1997年至2006年收治的5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克降抗体透射比浊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PSS 11.0软件分析患儿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对患儿血清PCT水平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7例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治疗前血清PCT水平为(17.58±6.30) μg·L-1,与健康对照组[(0.63+0.49) μg·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0,P<0.01).经过停用广谱抗生素,使用窄谱抗生素及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后,患儿的各项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患儿血清PCT水平为[(3.14±2.56) μg·L-1],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6.50,P <0.01).治疗前患儿血清PCT水平与患儿性别、年龄均无相关性(Pa>0.05).结论 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治疗后血清PCT明显降低.检测血清PCT水平,对诊断和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胃镜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83例胃镜检查患儿中,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的204例(9.34%)。溃疡以6岁以上儿童多见,占91.67%(187/204);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65.68%(134/204);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比例为22.06%(45/204);HP感染率71.35%(137/192);胃镜前不能确诊者占38.24%(78/204);胃镜复查率为13.73%(28/204)。溃疡以球部多见,占88.24%(180/204);球降交界占8.83%(18/204);球后溃疡占2.95%(6/204)。溃疡形态多样,以霜斑样溃疡多见32.36%(66/204);幽门变形、水肿者占53.92%(110/204);球腔变形、狭窄占26.96%(55/204)。结论儿童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引起误诊漏诊,应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溃疡的首选方法,快捷可靠,但溃疡患儿的胃镜检查有一定难度,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