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下肢远端没有良好的流出道,故无法接受手术搭桥.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血下肢可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供,以达到细胞性血管搭桥目的.选择2006-06/2007-02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趾端坏疽,踝臂指数0~0.5,CTA及彩超证明为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远端流出道差,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且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排除并发严重的心、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于双髂后上棘穿刺采集自体骨髓血,每例采集骨髓血100~300 mL,羟乙基淀粉及Ficoll液分离,配置成干细胞混悬液50 mL,单个核细胞计数为(2.05~9.36)×108.椎管内麻醉,沿下肢动脉走行给予缺血下肢肌肉及足部局部注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移植后12周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明显减轻,皮肤温度升高,间歇跛行距离延长(t=-5.328~6.373,P < 0.01);踝臂指数略微升高(P > 0.05);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略微降低(P > 0.05).9例缺血性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创面于术后3~12周基本愈合;2例趾端坏疽患者在干细胞移植术中进行坏疽部位截趾,术后4周完全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随访6个月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严重慢性缺血患肢的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等指标,且不会加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其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因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中药治疗组(B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C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治疗组(D组),每组各20例,各40条患肢。治疗3个月,观察各项指标,对疗效及其与血清VEGF水平关系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后1周,C、D两组肢体疼痛、患肢冷感、皮肤温度、血清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与肢体疼痛、患肢冷感、皮肤温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血清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1周C、D两组肢体疼痛、患肢冷感、皮肤温度、血清VEGF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3个月,C、D两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除踝臂指数外其他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可以提高糖尿病足的疗效,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与伍用中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溃疡可以提高疗效,不会导致由于血清VEGF水平长期增高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因微循环障碍,导致末梢神经病变,使足部失去感觉,局部组织缺血失去活力,易引起感染,且多好发于足,称之为糖尿病足(DF)。DF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非外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当前国内外文献资料报道对DF的治疗方法较多,其治疗原则主要是内外结合,保存肢体,内以全身基础综合治疗(控制血糖、抗炎、改善外周血液循环、营养支持等)为主,外以创面治疗、促进愈合为主。在局部创面治疗方面,现有资料报道较多采用的方法有:表皮生长因子外敷、中西医药物结合外用、复合碘外敷换药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通脉化瘀汤合用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45例因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15例,共30条患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B组)15例,共28条患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通脉化瘀汤合用治疗组(C组)15例,共29条患肢.治疗12周,观察各项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A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皮肤温度、踝臂指数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在缓解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皮肤温度方面与B组治疗后比较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因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是有效的方法,与中药通脉化瘀汤合用可以提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下肢远端没有良好的流出道,故无法接受手术搭桥。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血下肢可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供,以达到细胞性血管搭桥目的。选择2006-06/2007-02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趾端坏疽,踝臂指数0~0.5,CTA及彩超证明为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远端流出道差,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且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排除并发严重的心、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于双髂后上棘穿刺采集自体骨髓血,每例采集骨髓血100~300 mL,羟乙基淀粉及Ficoll液分离,配置成干细胞混悬液50 mL,单个核细胞计数为(2.05~9.36)×108。椎管内麻醉,沿下肢动脉走行给予缺血下肢肌肉及足部局部注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移植后12周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明显减轻,皮肤温度升高,间歇跛行距离延长(t=-5.328~6.373,P < 0.01);踝臂指数略微升高(P > 0.05);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略微降低(P > 0.05)。9例缺血性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创面于术后3~12周基本愈合;2例趾端坏疽患者在干细胞移植术中进行坏疽部位截趾,术后4周完全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随访6个月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严重慢性缺血患肢的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等指标,且不会加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下肢远端没有良好的流出道,故无法接受手术搭桥。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血下肢可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供,以达到细胞性血管搭桥目的。选择2006—06/2007—02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趾端坏疽,踝臂指数0~0.5,CTA及彩超证明为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远端流出道差,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且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排除并发严重的心、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于双髂后上棘穿刺采集自体骨髓血,每例采集骨髓血100—300mL,羟乙基淀粉及Ficoll液分离,配置成干细胞混悬液50mL,单个核细胞计数为(2.05~9.36)×108。椎管内麻醉,沿下肢动脉走行给予缺血下肢肌肉及足部局部注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移植后12周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明显减轻,皮肤温度升高,间歇跛行距离延长(r=-5.328-6.373,P〈0.01);踝臂指数略微升高(P〉0.05);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略微降低(P〉0.05)。9例缺血性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创面于术后3-12周基本愈合;2例趾端坏疽患者在干细胞移植术中进行坏疽部位截趾,术后4周完全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随访6个月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严重慢性缺血患肢的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等指标,且不会加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