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蝮蛇咬伤诊治过程中相关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评价蝮蛇解毒汤在对蝮蛇咬伤致凝血功能障碍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蝮蛇咬伤患者114例,其中西医对照组患者51例,治疗组患者63例。对照组方案为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蝮蛇解毒汤口服。统计分析两组出血凝血相关指标[常规凝血实验(C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试验血栓弹力图(TEG)]。结果 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治疗组PLT较前改善(P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PAgT中相关指标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较前均改善显著(P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花生四烯酸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EG中凝血因子活性R、纤维蛋白原功能K、纤维蛋白原功能α、血小板功能M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山茱萸多糖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并通过观察山茱萸多糖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AMPK/SIRT1)通路的调控作用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和山茱萸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2.5、25.0、50.0 mg/mL山茱萸多糖培养)以及山茱萸多糖高剂量+AMPK激活剂( AICAR)组(予50.0 mg/mL山茱萸多糖+2.0 mmol/L AICAR培养),采用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检测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AMPK、磷酸化AMPK( p-AMPK)、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选择BALB/c裸鼠,建立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与山茱萸多糖组(每日灌胃800 mg/kg山茱萸多糖溶液),每组6只,连续灌胃28 d。每7 d测量2组裸鼠肿瘤体积并做组间比较,灌胃结束后处死各组裸鼠取移植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AMPK、p-AMPK、SIRT1蛋白表达。结果: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低、中、高剂量组MCF-7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细胞中p-AMPK、SIRT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山茱萸多糖高剂量+AICAR组MCF-7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高于山茱萸多糖高剂量组( P< 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山茱萸多糖高剂量组( P< 0.05),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明显高于山茱萸多糖高剂量组( P< 0.05),细胞中p-AMPK、SIRT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山茱萸多糖高剂量组( P< 0.05) ;山茱萸多糖各剂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P< 0.05)。荷瘤裸鼠实验结果表明,移植第14、21、28、35 d山茱萸多糖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5) ;干预结束后,山茱萸多糖组裸鼠移植瘤质量与瘤体组织p-AMPK、SIRT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AMPK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山茱萸多糖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促进MCF-7细胞凋亡,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AMPK/SIRT1通路激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原海绵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疗效与机制。方法实验组在细胞培养孔中加入含8 U胶原酶的0.2 ml PBS 2 mm×2 mm×2 mm正方体胶原海绵;对照组仅加入含8 U胶原酶的0.2 ml无菌的PBS液体。培养24 h后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MTT实验)、迁移(划痕实验)、及免疫蛋白印迹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整合素(Integraαv)。结果细胞培养后24 h,实验组可以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增殖率达86%;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迁移加快,12 h细胞迁移完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VEGF、Ang1及Integraαv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控制组,其中以整合素аv蛋白表达增加尤为显著,增加了80%。结论胶原海绵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其中促进迁移的作用较强,机制之一为提高了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ANG1、Integraαv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查三黄抗氧化方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氧化应激与增殖的疗效。方法将实验分为空白组:MCF-7细胞培养;实验组按黄芪、制大黄、片姜黄比例分:实验组1:1:1:1,实验组2:3:1:1,实验组3:6:1:l;氧化应激组:以过氧化氢模拟细胞氧化应激状态;乙酰谷氨酸液(NAC)还原组:氧化应激组中加入NAC还原应激反应;免疫荧光法评价其抗MCF-7细胞产生反应性氧化物疗效及ELISA法评价氧化应激后细胞培养液中VEGF含量;同时MTT法评价三黄抗氧化方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率。结果实验组2抗氧化氧化应激结果优于其他两组,并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VEGF水平;同时各实验组MCF-7细胞增殖率得到显著抑制并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耐性,相对空白组,实验组1~3在8mg/ml浓度下分别抑制MCF-7细胞增殖达57%、67%及56%,实验组2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实验组1与3,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三黄抗氧化方抑制MCF-7细胞氧化应激同时抑制其增殖率,并降低氧化应激引起的VEGF表达。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生肌玉红胶原促进血管新生与组织愈合的疗效显著好于生肌玉红膏及单纯胶原或明胶。目的:探察兔皮下植入生肌玉红胶原促进血管新生与修复的疗效与机制。方法:在新西兰兔背部两侧对称制作皮下口袋模型,并对称植入生肌玉红胶原(实验组)与胶原(对照组),于术后3,7,14,28,56d取植入标本及标本周围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标本周围组织修复状况,测定胶原内血红蛋白水平,免疫荧光与CD34染色标记法观察周围组织微血管新生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周围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分泌及两者的比例。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标本周围皮下血管增多,胶原周围组织随着时间推移炎性渗出减少,肉芽组织增生,到28d时已形成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且促进微血管新生作用及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3,7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Ⅰ型胶原分泌与对照组相当,但术后28,56dⅢ型胶原的分泌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28,56dⅠ、Ⅲ型胶原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生肌玉红胶原可显著促进周围组织微血管新生,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素1的表达,同时协同调节胶原形成及Ⅰ、Ⅲ型胶原的比例达到减少瘢痕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生肌玉红膏促进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257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7例和对照组130例.试验组用生肌玉红膏油纱布1片覆盖创面,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1片覆盖创面,两组均隔日换药,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第3、7、14、21、28天观察创面面积减小率,计算创面愈合时间,观察创面肉芽生长状况,测定创面肉芽组织内羟脯氨酸及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后评价综合疗效.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9.21%,对照组为70.77%,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在治疗第3、7、14、21、28天创面面积减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下肢慢性溃疡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第7、14、21、28天溃疡深度、肉芽颜色、覆盖面积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治疗后溃疡深度评分第14、21、28天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肉芽颜色评分第7、14、21、28天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覆盖面积评分第21、28天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内羟脯氨酸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1).结论 生肌玉红膏治疗下肢慢性创面安全有效,可以通过提高创面肉芽组织内羟脯氨酸和血红蛋白水平及促进肉芽生长来提高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生肌玉红膏提取液载入修饰后胶原(生肌玉红胶原)促鸡胚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组、对照组(无药胶原)、实验组1、2、3(分别将生肌玉红膏提取液以0.8、1.6、3.2mg/ml载入胶原),各组胶原植入7日龄CAM,孵化7天后取出,观察鸡胚成活、血管生长、胶原降解情况,测定植入胶原周围CAM内微血管数和胶原内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胶原内组织总DNA含量。结果:各实验组CAM内血管围绕胶原呈轮辐状生长,胶原包裹率和降解率均以实验组2最高,实验组2植入胶原周围CAM微血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胶原内总DNA量均高于对照组及其它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肌玉红胶原可以促进CAM血管新生,最佳浓度为1.6m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疮灵液胶原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胶原组、疮灵液组、疮灵液胶原组,各12只.于大鼠背部制作机械性全层皮肤创面.对照组以0.2 mL生理盐水载入纱布覆盖创面,胶原组用胶原覆盖创面,疮灵液组以疮灵液0.2 mL载入无菌纱布中覆盖创面,疮灵液胶原组以疮灵液胶原覆盖创面,外层均用无菌敷料包扎,隔日更换.造模时及造模后第3、7、14、28天测定创面面积,造模后第3、7天测创面炎症反应积分,造模时及造模后第3、7天取创面肉芽组织用于检测TNF-α、IL-6.结果 治疗后第7天,胶原组与疮灵液胶原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及疮灵液组(P均<0.01),至28天时,此2组创面完全愈合;同时,在治疗后第3天,疮灵液胶原组创面炎症积分、创面肉芽TNF-α与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与胶原组(P均<0.05).结论 疮灵液胶原可以发挥疮灵液干预创面炎症反应及胶原促进创面血管新生的作用,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郭檬檬  姚昶 《安徽医药》2022,26(10):1997-2000
目的 探究血清外泌体miR-155、miR-222表达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乳腺癌病人72例作为乳腺癌组,同期选取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病人40例为对照组。根据乳腺癌病人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27例和未复发转移组45例。利用外泌体试剂盒提取血清中外泌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泌体miR-155、miR-22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外泌体miR-155、miR-222水平对乳腺癌病人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外泌体miR-155(1.46±0.62)、miR-222(1.87±0.7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98±0.03)、(1.02±0.02)](均P<0.05);复发转移组病人血清外泌体miR-155(1.68±0.47)、miR-222(2.13±0.53)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组[(1.33±0.24)、(1.71±0.26)](均P<0.05);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病人血清外泌体miR-155、miR-222表达与TNM分期、淋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在缺血组织中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配对方法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胶原)及实验组(生肌玉红胶原)3组;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基础上于大鼠右后肢缺血组织中植入不同的胶原制剂,分别于模型制作术后3,7、14及28 d取埋植的胶原制剂标本及标本周围约0.5 cm范围的缺血肌肉组织。通过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大鼠右后肢缺血模型制作术后各时点的血流灌注情况,采用光度计法测定胶原制剂(生肌玉红胶原)内的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标本周围肉芽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缺血肌肉组织中各时点低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右后肢缺血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大鼠患肢呈现明显的缺血状态,其血流灌注值明显低于术前(P〈0.01);在术后3 d却呈明显的充血状态,其血流灌注值明显升高,且略高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14 d大鼠患肢的血流灌注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至术后28 d又开始回升,该3个时点实验组大鼠患肢的血流灌注值均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及14 d实验组大鼠肢体的血流灌注值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实验组胶原标本内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微血管计数于术后7及14 d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各时点HIF-1α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通过诱导HIF-1αmRNA及VEGF mRNA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促进微血管新生,从而达到促进组织修复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