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寻找合适PICC置管体位,以预防或减少头颈部肿瘤患者导管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方法将92例需行PICC置管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按置管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取常规体位,即患者平卧,置管侧上肢外展90°,穿刺成功送管,至导管末端到达肩关节位置时,嘱患者将头偏向穿刺侧,下颌紧贴锁骨,继续送管至预测长度。观察组取改良体位,即患者平卧,头枕5cm高枕头,置管侧上肢外展45°~90°,穿刺成功送管至导管末端到达肩关节位置时,患者配合抬高穿刺侧上肢,操作者继续送管至预测长度。结果观察组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2.17%,对照组为2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位改良能有效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最佳时点。方法:将213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在置管后4,12,24 h开始给予特定电波磁(TDP)照射预防静脉炎,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每个患者照射6次后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后4 h开始给予TDP照射,即可避免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126例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置管:穿刺侧肢体向外平展,并与躯干成直角,当导管置入肩关节位置时,嘱咐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下颌与肩部紧贴,将导管送至测量长度。观察组行改良体位置管: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上肢向外45~90°,当导管置入肩关节位置时,穿刺侧肢体外展向上伸直并头转向穿刺侧,将导管送至测量长度。对比分析两种不同体位的置管方式成功率、异位率、并发症及疼痛程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疼痛程度显著短于对照组,而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PICC患者行改良式体位穿刺方法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