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方法共调查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以简易营养状态调查表(MNA)和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 2002)两种量表作为工具,评估其营养状况,比较两种量表对营养不良状态检出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双变量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营养状态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MNA量表评估有营养不良的占28.3%、NRS 2002量表评估有营养不良的占27.5%,两种量表对营养不良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能影响其营养状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体重指数、查尔森合并症指数成为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主要因素,这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识别和帮助,有助于阻止或延缓危险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4组,分别给予4种不同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单药进行治疗,在治疗4、8、12周末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结果 4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观察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这4种药物都可以引起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12周后其患病率分别为20%、12.5%、10%、5%,这4种药物中利培酮所致的代谢综合征最高,齐拉西酮所致的代谢综合征最低,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机体代谢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利培酮最为明显,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的影响较小,因此临床上对于药物的选择时要尤为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金刚烷胺添加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疗效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1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在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添加金刚烷胺200 mg/d及安慰剂;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4、8周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测量体质量,检测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ES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体质量和TG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LDL、TC增加值显著大于研究组(P均0.05)。结论:添加小剂量金刚烷胺短期内可明显增加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减少血LDL和TC水平升高;但不能改善奥氮平所致的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29例精神分裂症首发病人(首发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的血清S100B蛋白.30例体检合格者为正常对照组,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慢性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12周时,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各组病人精神症状.结果 首发患者治疗前S100B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无显著相关(r均<0.357,P>0.05);治疗后及慢性组S100B浓度与PANSS阴性因子分呈显著相关(r均>0.374,P<0.05);首发组治疗前、后与慢性组、对照组之间血清S100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74,P>0.05).结论 血清S100B蛋白检测不宜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躯体合并症等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合并症伴随数量将301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4组:无合并症组(103例)、1种合并症组(54例)、2种合并症组(76例)、3种及以上合并症组(6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并对躯体合并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与年龄、叶酸、维生素B12相关系数分别为0.198、―0.375、―0.283(P〈0.05);151例Hcy水平升高,其中高血压病、冠心病居多,分别为90例(59.6%)、66例(43.7%);4组老年患者各组血清Hcy分别为(14.60±7.47)、(17.05±8.60)、(19.09±9.40)和(21.45±9.88)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P〈0.05),其Hcy水平随躯体疾病的增多而增高。结论伴有Hcy血症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同时合并躯体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多见,临床医师应重视心血管等疾病的排查和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符合 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帕利哌酮或奥氮平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期共8周,采用疗效及PANSS、TESS评分评估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8周末时,帕利哌酮、奥氮平的治疗有效率、PANSS量表减分率及TESS评分减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利哌酮的锥体外系副反应、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奥氮平,而奥氮平引起的嗜睡、体重增加高于帕利哌酮,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总体副反应少、安全性高,二者副反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氟西汀单药治疗,疗程共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8周末米氮平组缓解率64.5%、有效率93.5%,显效率77.5%,氟西汀组缓解率39.4%、有效率91.0%,显效率72.8%。米氮平组缓解率高于氟西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米氮平对焦虑/躯体化症状起效快,需要合并服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例数更少。两药不良反应少,TESS评分总体相当,米氮平更多引起嗜睡、头晕,氟西汀组的烦躁、恶心发生率稍高于米氮平。结论米氮平和氟西汀对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米氮平起效快、有更高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 方法: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给予利醅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皮质醇、BDNF水平;对30名正常人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检测,作为对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 结果:治疗8周,研究组皮质醇、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78、2.85,P均<0.01),BDNF水平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r=0.415,P<0.05).治疗前研究组皮质醇及BDNF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呈显著正相关(r=0.371、0.425、0.406,P均<0.05;r=0.389、0.432、0.411,P均<0.05);但与阴性因子分无显著相关(r=0.337、0.342,P>0.05);治疗后研究组皮质醇及BDNF水平分别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相关(r=0.341、0.335、0.338、0.336,P均>0.05;r=0.349、0.332、0.350、0.353,P均>0.05).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发作时,存在生物学应激,表现为皮质醇水平升高,机体处于代偿阶段,BDNF表达上调,治疗后应激水平降低,表现为皮质醇水平下降,BDNF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的分泌水平和节律变化。方法: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全天3次(8:00,16:00,24:00)HPA轴激素的水平,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HPA激素水平和分泌节律,以及全天3次CORT总量与PANSS分的关系。10名正常对照组HPA水平采用同样方法检测。结果:患者治疗前HPA轴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01);治疗8周,HPA轴激素水平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激素分泌节律紊乱;治疗8周后节律正常。全天3次CORT总量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1、r=0.425、r=0.406,P〈0.05),与阴性症状分无显著相关(r=0.297,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HPA轴激素分泌和节律的异常,精神症状越严重,全天皮质醇总量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异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西文数据库包括:Pub Med、Embase、Schizophrenia Gene和Hu GENet等关于MTHFR C677 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遗传关联性的病例对照试验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至2013年8月30日,应用STATA SE12.0版本软件进行以上相关统计学分析。以Meta分析法合并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析C677 T等位基因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易感性。结果共纳入29篇合格文献(病例组8 259,对照组9 936例),各研究间有明显异质性。Meta分析显示:在全部人群及其三个亚组内,病例组合并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由于95%CI相互重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个亚组间比较:病例组中国人群合并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基因型频率为最高(52%和28%),白种人群最低(33%和11%);健康对照组中国人群合并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基因型频率为最高(52%和28%),白种人群最低(33%和11%)。病例组间比较,中国亚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基因型频率高于白种人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三个亚组的对照组间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受研究间异质性影响,目前尚不能认为精神分裂症人群MTHFR C677T的T等位基因及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但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