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肺部霉菌感染CT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抗菌素的广泛应用,机遇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步上升,它可以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免疫机制抑制基础上,其死亡率较高。1 材料与方法为了提高霉菌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总结近两年来,我院经化验、临床证实10例肺部霉菌感染的X线及CT表现。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50~84岁,平均66.4岁。病史有咳嗽、咳痰伴发热胸痛2例,咯血2例,有慢支肺气肿病史者4例,肺结核3例。10例均经痰培养出霉菌,其中1例因全身衰竭而死亡。其它9例肺部感染经酮康唑,两性霉素及大扶康治疗,7例痊愈…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5岁,主诉为左前臂疼痛4年余.临床检查:左前臂相当于尺桡骨中段可扪及一巨大肿块,活动度欠佳.X线片显示左尺骨中段多发骨质破坏,中央膨大呈泡沫样改变,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却未见明显界限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影.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不能合理营养而导致的肥胖已成为卫生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少年肥胖常导致成年期肥胖,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日本、欧美等国对于儿童少年肥胖症的研究甚多,近年来国内各地的报道日渐增多,而对西北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儿童少年皮脂发育规律及肥胖状况了解甚少。为此,我们于1987年4~5月在乌鲁木齐市进行了该项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室内少枝胶质瘤1例报告郝戈斌张炳怡少枝胶质瘤发生在脑室内罕见,我院发现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3岁。无规律性头痛,头晕2a,近2周来症状加剧,左半身感觉不适,无力。发生过3次晕厥。体查:神志清楚,四肢无明显运动障碍,心肺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重建对肝肾问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CT对右上腹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的CT资料进行2次阅片分析.第一次仅提供横断位CT图像进行诊断,然后同时提供横断位和二维重建的进行诊断.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分析两次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对肝肾间占位病灶CT定位和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征象.结果: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包括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例、肾上腺腺瘤7例、肾上腺腺癌2例、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肾细胞肾癌2例、后腹膜来源的间质瘤1例,肿瘤直径在5~15cm不等.使用横断位图像定位诊断正确17例(68%),包括肝脏源性6例、肾上腺源性9例、肾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5例(60%).使用横断位结合二维重建图像诊断正确21例(84%),包括肝脏源性8例、肾上腺源性11例、肾脏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8例(72%),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明显提高.在所有有利于CT定位的征象中,"杯口征"是最直接、最可靠,也是价值最大的定位征象.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薄层扫描以及多平面重建,能很好地观察肿瘤的全貌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利于辨别肝肾间占位的来源,明显提高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病变的CT诊断(附37例分析)郝戈斌①杨明英1资料和方法本组共37例,年龄20至86岁,平均64岁,其中前列腺癌12例,前列腺肉瘤1例,良性前列腺肥大24例。检查前2、3天进少渣食物,当天空腹,检查前1.5h至2h口服1%~2%泛影葡胺600~...  相似文献   
7.
结肠注水CT检查对结肠癌分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注水CT检查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结肠灌注微温生理盐水后进行CT扫描,对检查出的32例结肠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注水CT中结肠癌的病灶均被发现,诊断为<C期7例(B期7/32),≥C期25例(C期13/32,D期12/32),诊断敏感性88%,特异性67%,诊断符合率84%。结论:结肠注水CT检查对于结肠癌术前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65例明确诊断的急性肠梗阻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65例肠梗阻,其中完全性22例,不完全性43例;绞窄性为4例;肠肿瘤22例,肠扭转16例,腹内外疝5例。CT显示梗阻点位于小肠31例,结肠23例,小肠结肠均有11例;梗阻近段肠腔扩张,而远端肠腔萎陷;扩张的肠腔内可见气液平。靶征、鸟嘴征、缆绳征等具有诊断价值。增强后梗阻段肠壁异常强化。结论螺旋CT可以判断有无急性肠梗阻、梗阻部位、梗阻病因以及是否绞窄,是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0例急性肠缺血和患者CT检查,来评价CT对急性肠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急性肠缺血的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有肠系膜及其血管(MRV)改变,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10例,肠系膜上静脉(SMV)栓塞11例,肠系膜下静脉(IMV)栓塞2例,肠系膜动静脉栓塞4例(其中肠系膜扭转3例,小肠扭转1例)。非闭塞性肠灌注血量减少(NOI)3例(阑尾回盲部脓肿)。通过CT检查,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通过直接征象血管内充盈缺损27例,间接征象:局部肠腔狭窄伴近端扩张积液23例,肠壁增厚20例,肠壁密度改变26例,肠壁气肿15例,血管内积气2例,肠系膜水肿26例及腹水15例,腹腔及肠系膜处散在游离气体5例。结论对急性肠缺血病人行CT检查能较好显示MRV改变,结合其他的CT征象和临床实验室检查,均可对急性肠缺血做出较正确的诊断,同时也能观察到传统X线不能显示的并发症,较少漏诊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0岁,双下肢间歇性浮肿10余年,于1993年3月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同年9月11日起行血液透析治疗,按每3日1次,共27个月,后因故透析次数减少。至1996年2月28日,患者突然神志不清,双眼向右斜视,四肢出现强直性阵挛。查体:深度昏迷,血压24/10.7kPa(180/80mmHg),呼吸节律不规则,呈陈—施氏呼吸,瞳孔圆,两侧等大,0.3cm,光反应迟钝,心率120次/分,律齐,两肺满布鼾音,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呈强直性瘫痪,双侧巴氏征( )。发病后24小时头颅CT示左小脑半球呈片状低密度改变,密度不甚均匀,边界不清,未见梗塞灶和出血灶(图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