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D7+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患者的临床及分子学特征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入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172例r/r AML 患者, 根据初发免疫表型是否表达CD7分为CD7+组75例, CD7-组97例。采用Mann-Whitney U和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子学及细胞遗传学特征, Kaplan-Meier分析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 Cox回归筛选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中位随访19个月, CD7-组复发率23.71%, CD7+组复发率50.67%(χ2=13.428, P<0.001)。复发患者中CD7-组86.96%不表达CD7, CD7+组86.84%表达CD7。CD7-组和CD7+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25个月和5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8, P=0.003);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34个月和15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 P=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心功能、活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治疗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并心力衰竭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SV、LVEF、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SV大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左西孟旦相比,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效果有限,但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争取手术机会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SI/R+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SI/R+rh EPO组)、SI/R+HBSP组;HBSP分别选择2.5 ng/ml、25 ng/ml、50 ng/ml、100 ng/ml四个浓度,通过噻唑蓝(MTT)比色实验检测CMECs增殖能力以确定药物作用的最适浓度。而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来进一步验证其保护作用。研究保护机制的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I/R组、SI/R+HBSP(HBSP最适浓度为25 ng/ml)组、SI/R+HBS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组、SI/R+HBSP+雷帕霉素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等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I/R组比,SI/R+rh EPO组和SI/R+HBSP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上升(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迁移能力增强。用抑制剂LY294002及雷帕霉素处理后,与SI/R组相比,SI/R+HBSP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SI/R+HBSP组相比,SI/R+HBSP+LY294002组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I/R+HBSP+雷帕霉素组m TOR磷酸化水平及p70S6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HBSP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CMECs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PI3K-AKT/mT 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6年9月收入本科室符合条件的allo-HSCT后的AML(M3除外)患者82例(入选条件为allo-HSCT后FCM定期监测骨髓MRD,未出现阳性事件者随访满2年),其中男50例,女32例,平均年龄27.27(2-57)岁;按照FAB分型,在82例中M0/M1 2例,M2 51例,M4/M5 24例,M6 5例。根据患者初发时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相应的抗体组合。结果:82例allo-HSCT后的AML患者(骨髓形态学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中检测到20例患者(24.39%)MRD,阳性率平均为1.64(0.10-4.91)%。在随访过程中,20例MRD阳性者中16例骨髓复发(复发率80%),其中1例伴髓外复发;62例骨髓MRD阴性者4例骨髓复发(复发率6.45%),2例髓外复发。MRD阳性组平均无白血病生存(LFS)时间为15.19±3.99个月,中位LFS为10±3.84个月;MRD阴性组平均LFS时间为53.50±1.69个月(P0.001)。MRD阳性组平均总生存(OS)时间为22.52±5.72个月,中位OS为18±3.27个月;MRD阴性组平均OS时间为42.86±2.83个月(P=0.008)。结论:对处于形态学完全缓解的allo-HSCT后AML患者,FCM定期监测骨髓MRD结果与其复发率、LFS及OS时间密切相关。与MRD阴性组相比,MRD阳性组复发率显著增加,LFS及OS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岛素(INS)在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和培养大鼠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SI/R)模型,分别选用IN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和FoxO1/3a干扰RNA处理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大鼠CMECs进行分组:SI/R组(5只大鼠的CMECs),SI/R+INS组(5只大鼠的CMECs),SI/R+INS+Wort组(5只大鼠的CMECs),SI/R+INS+FoxO1 siRNA组(6只大鼠的CMECs),SI/R+INS+FoxO3a siRNA组(4只大鼠的CMECs)。采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CMECs凋亡率,ELISA法检测各组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Akt(Ser473)、p-FoxO1(Ser256)、p-FoxO3a(Thr32)、生存素(SVV)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I/R组比较,SI/R+INS组、SI/R+INS+FoxO1 siRNA组、SI/R+INS+FoxO3a siRNA组CMECs凋亡率及Caspase-3活性均降低(P<0.01);而SI/R+INS+Wort组CMECs凋亡率及Caspase-3活性与S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R+INS组比较,SI/R+INS+FoxO1 siRNA组、SI/R+INS+FoxO3a siRNA组CMECs凋亡率及Caspase-3活性升高(P<0.01);且SI/R+INS+FoxO1 siRNA组CMECs凋亡率高于SI/R+INS+FoxO3a siRNA组(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SI/R+INS组p-Akt、p-FoxO1、p-FoxO3a、SVV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SI/R、SI/R+INS+Wort组、SI/R+INS+FoxO1siRNA组以及SI/R+INS+FoxO3a siRNA组(P<0.01);且SI/R+INS+FoxO3a siRNA组SVV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I/R+INS+FoxO1siRNA组(P<0.01)。结论 NIS可显著抑制IRI诱导的CME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FoxO/SVV信号通路相关,且主要通过FoxO3a的激活上调SVV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抑制CMECs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脂蛋白(a)[Lp(a)]、β2微球蛋白(β2-M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入院确诊为ACS患者87例,其中54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3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患者血清中Lp(a)、β2-MG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AMI组血清中Lp(a)、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UA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修正Gensini积分等级的增加,ACS患者血清中Lp(a)、β2-MG和TNF-α水平也随之上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a)、β2-MG、TNF-α水平分别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修正Gensini积分等级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除常规ACS影响因素外,血清Lp(a)、β2-MG、TNF-α水平是ACS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着ACS患者病情加剧,血清Lp(a)、β2-MG和TNF-α水平也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和降钙素原(PCT)对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诊断、病原预测及严重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108例共120例次的感染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败血症组(52例共63例次),包括革兰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a,GNB)败血症组(24例共31例次)、革兰阳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a,GPB)败血症组(21例共23例次)、真菌(fungi)败血症组(7例共9例次),非血流感染组(50例共51例次)、病毒感染组(6例共6例次);根据败血症组内临床表现分为一般败血症组(36例共46例次)和败血性休克组(16例共17例次).另收集同期住院、年龄相当且无感染征象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8例.回顾性收集患者血培养采集当天的临床信息和细胞因子、PCT等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败血症组患者的IL-2、IL-6、IL-10和PCT较非败血症组显著升高(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4(0.571~0.731)、0.892(0.830~0.937)、0.802(0.728~0.863)和0.704(0.620~0.779).GNB败血症组IL-10、TNF-α和PCT较GPB败血症组显著升高(P均<0.05),AUC分别为0.684(0.555~0.796)、0.639(0.508~0.756)和0.760(0.636~0.859).败血性休克组IL-4、IL-6、IL-10和PCT较败血症组显著升高(P均<0.05),AUC分别为0.607(0.476~0.728)、0.737(0.61~0.84)、0.758(0.634~0.857)和0.701(0.572~0.81).结论 IL-6对于败血症的诊断效能优于PCT,同时IL-6也可用于鉴别败血症和败血性休克患者.IL-10对于败血症的诊断效能与PCT相当,对于败血性休克的也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同时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GNB感染患者IL-10、TNF-α显著高于GPB感染患者.IL-4、IL-6、IL-10、TNF-α可作为败血症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间145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时期60例血压正常人为血压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根据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螺旋CT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将其分为冠状动脉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依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各组血清γ-GT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随着高血压等级的增加,患者血清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不同钙化程度患者血清γ-GT水平、CA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钙化程度的加剧,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γ-GT水平、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剧,γ-GT水平随之增加(P<0.05)。血清γ-GT水平与CACS、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γ-GT是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γ-GT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MMPRI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μPA)在载脂蛋 白E 基因( ApoE)敲除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择ApoE 敲除大鼠,将其分为对照组 与高脂饮食组,对照组大鼠实施正常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实施高脂饮食喂养,并分别于喂养的第6、10、14、 18 周处死部分大鼠,采用H-E 染色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 免疫印迹及RT-PCR 检测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EMMPRIN和μPA 的表达及其mRNA表达,并实施组间比较。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动脉出现明显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且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加重,而对照组大鼠并未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喂养第6、10、14、18 周时高脂饮食组大鼠主动脉内EMMPRIN和μPA 的表达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EMMPRIN与μPA 表 达呈正相关。结论: EMMPRIN与μPA 在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的形成并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