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g 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应用于健康体检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体检健康的300例体检者,采用ELISA法做14种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30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显示,食物不耐受发生率为72.33%(217/300),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基本均可引起不同人群的食物不耐受反应,其中鸡蛋、螃蟹、牛奶、鳕鱼和虾引起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最高,鸡肉、小麦和猪肉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较低,分别是鸡蛋95例(31.67%),螃蟹56例(18.67%),鳕鱼39例(13.00%),牛奶37例(12.33%),虾35例(11.67%),大豆14例(4.67%),西红柿10例(3.33%),玉米8例(2.67%),大米4例(1.33%),蘑菇4例(1.33%),牛肉3例(1.00%),鸡肉2例(0.67%),小麦1例(0.33%),猪肉0例(0%)。食物不耐受患者对食物过敏原产生的食物不耐受以低度敏感为主,其中鸡蛋的中、高度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0.67%、6.33%,其次是牛奶的中、高度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67%、2.33%,而鸡肉、牛肉、猪肉、大米、蘑菇、小麦的高度阳性率均为零。14种食物中鸡蛋、螃蟹、鳕鱼、虾和西红柿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g 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对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口腔黏膜病患者对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为口腔黏膜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1 223例口腔黏膜病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1 023例口腔黏膜病患者组中出现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为78.3%,对照组出现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总阳性率为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类型口腔黏膜病患者出现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依次为炎性肉芽肿(84.21%)、白斑(79.22%)、扁平苔藓(79.02%)、溃疡(77.03%)、腺性唇炎(67.05%)。患者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中鸡蛋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最高。结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对口腔黏膜病早期的发生、治疗和延缓疾病进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留样复查差值检测应用于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作全血细胞计数的EDTA-K2抗凝患者新鲜全血标本20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的配套质控物对标本进行测定,并于6 h之后再行重复测定。统计重复测定值的差值,并行正态性检验,以差值的均值为靶值,差值的标准差(SD)为标准差,建立血细胞质控图,对患者新鲜全血标本进行连续监测,并按照west-gard规则对其是否在控进行判断。结果在对20例新鲜患者血液标本进行17 d的连续检测之后,共获得差值结果 200个,将离群值剔除之后,均符合正态分布。分别观察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PLT)等不同的血细胞参数的质控图,可见血红蛋白厂家质控物的变化趋势在5~7 d较稳定,但在第8天有突然升高的情况,超过3SD控制线,提示失控。红细胞新鲜全血质控物和厂家提供的质控物在13 d的RBC低水平均超过2SD,白细胞在第10天的WBC低水平均超过2SD,提示警告,监测结果的走向基本一致。MCV与PLT的新鲜全血质控物与厂家质控物均未出现失控的情况。结论留样复查差值检验应用于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中,可以作为仪器配套质控物,以6 h重复检测后的差异为室内质量控制的补充,这种方法具有快捷、简便、经济性强的特点,能够实现检验报告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