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与儿童病毒性脑炎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在儿童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13例为重症组)在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增高,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在新生儿的动态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房的出生24h、72h、7d检测。hsCRP.结果109例3d内>3mg/L者为34例(31.2%),其中24h内>3mg/L者为25例(22.9%).7d后97.1%降至<3mg/L.无异常分娩史早产组,早产组hsCRP值72h高于24h和7d(p<O.05),足月组。72h高于24h(p<O.05)与7d无差异(p>O.05)、24h和。72h两组无差异(P>O.05),7d足月组高于早产组(P<O.05).足月儿7d hsCRP值明显升高.结论对于早期新生儿,尤其有异常分娩史者应常规检测hsCRP,并观察动态变化,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判定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建勋  郑铠军  林茹珠 《广东医学》2003,24(11):1250-125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将36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更昔洛韦10mg/kg静脉滴注,对照组用阿昔洛韦30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d。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肝脾淋巴结缩小时间均明显缩短;观察时间内白细胞总数、异型淋巴细胞及肝功能恢复正常的百分率均明显增高。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疗效较明显,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小儿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远期预后。方法 :对 5 2例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进行长达 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除 1例死于 °房室传导阻滞外 ,71.2 %病例 6年内可自行缓解。结论 :顽固性心律失常患儿绝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古代称为“沙虱热”。它的传播媒介是恙螨,临床特征主要有:高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等,临床易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现将我院自1993年3月~2000年7月收治的1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1~3岁4例,~7岁6例,~14岁8例。住院时间5~21天,平均9天。1.2 临床资料:18例均有发热,体温高达38~40.5 ,分别呈弛张热、稽留热或不规则的热型。寒战13例,抽搐昏迷、脑膜刺激征2例,全身酸痛5例,…  相似文献   
6.
丁咯地尔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度HIE患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丁咯地尔10 mg•kg 1•d 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30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125 g•d 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30 mL静脉滴注,qd,均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9%,80.5%(P<0.05);治疗组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的恢复、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和临床症状的恢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咯地尔对中度HI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巴韦林颗粒剂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利巴韦林颗粒剂(同欣颗粒)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4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随机分为同欣颗粒治疗组(1组)和利巴韦林注射剂(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组(Ⅱ组)。Ⅰ组共有病例235例,每日3次口服同欣颗粒,用药剂量为10mg/(kg.d);Ⅱ组为211例,每日2次肌肉注射病毒哩,剂量为10mg/(kg.d)。用χ2检验评定两组间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Ⅰ组有194例为显效,显效率8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Ⅱ组显效人数为180例,显效率85.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两组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欣颗粒在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与病毒唑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氢质子核磁波谱(H1-MRS)检查对儿童热性惊厥(FS)的脑实质异常的检测效率,及其用于预测临床预后的价值。 方法选择中山市人民医院普通儿科自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8例F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颅脑MRI及H1-MRS检查,比较MRI和H1-MRS检查对FS患儿颅内异常检出效率差异。根据H1-MRS结果计算代谢物质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磷酸肌酸(Cho)]、NAA/Cr、NAA/Cho值,然后根据患儿出现临床不良预后情况分为有不良临床预后组和无不良临床预后组,比较2组患儿间NAA/(Cr+Cho)、NAA/Cr、NAA/Cho值差异,并分析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38例FS患儿中,MRI检出颅脑异常情况有23例,H1-MRS检出颅脑异常情况有32例,异常情况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0,P=0.021)。13例FS患儿出现不良临床预后,有不良临床预后组患儿中表现为复杂型的比率高于无不良临床预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不良临床预后组患儿的NAA/(Cr+Cho)、NAA/Cr、NAA/Cho值均小于无不良临床预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NAA/(Cr+Cho)、NAA/Cr、NAA/Cho值对预测不良临床预后ROC曲线,其相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774、0.797。 结论H1-MRS检查对FS患儿脑实质异常的检出率高于MRI检查,且H1-MRS结果计算所得的NAA/(Cr+Cho)、NAA/Cr、NAA/Cho值在FS患儿中显著降低,其中,NAA/(Cr+Cho)值对患儿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3个月至3岁血管条件差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盲穿法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试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记录两组穿刺针数、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穿刺针数分别为(1.2±0.4)次和(3.02±2.34)次(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和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针后24h内静脉渗漏发生率分别为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中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关系.方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颅内出血或肺出血的29例早产儿作为出血组,同时取同期选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或)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合并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其它并发症的3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有出血组及无出血倾向组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193.34±51.09),(245.44±50.2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为(8.09±0.84),(8.55±0.96);血小板比积(PCT)为(0.15±0.040),(0.21±0.039);血小板平均宽度为(17.50±1.51),(17.85±0.99).提示有出血倾向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PLT、PCT、MPV显著降低(PLT:t=4.12,P<0.0l;PCT:t=5.362,P<0.01;MPV:t=2.01,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不明显(PDW:t'=1.081,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尤其需严密监测血小板比积的变化,早期警惕早产儿出血的出现,并尽早预防及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