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需行冠状动脉造影协助诊断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过去一般以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常规检查手段,对患者有创伤,且费用高,患者不易接受.随着16层、64层等多层螺旋CT的使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图像质量显著提高,以至无创的CTCA检查逐渐受到许多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青睐.2006年6月~2007年5月,我们对1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TCA检查,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忠勇  郑祝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63-1864
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选择了50例颅脑外伤、临床高度怀疑颅底骨折的病人,在行常规头颅CT扫描后,再对颅底区域实行2mmHRCT扫描,极大地改善了图像质量,提高了颅底骨折检出率。避免了常规头颅CT检查出现的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MSCTA)及各种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的48例患者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等重组技术.其中2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1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48例患者经MSCTA共检出50处瘤灶,瘤体直径最大3.5 cm,最小0.5 cm;其中8例瘤腔内有血栓形成,4例出现瘤壁钙化.2例MRA检出颅内动脉瘤17例,27例行DSA检出27例29处瘤灶(其中1例3处瘤灶),其与MSCTA表现一致.结论 MSCTA是一种准确、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及邻近颅骨的三维空间关系,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随着放射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放射科的设备已由早年的普通X线机、透视机、胃肠造影,发展成今天的CR、DR、数字胃肠造影、CT、核磁共振、DSA等。在X线检查方法增多,工作量增大,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患者所承受的检查费用也相应增加,从而患者对放射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放射科的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加。放射技师遭到谩骂、投诉的事件屡有发生。如何尽量避免医疗纠纷和如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回顾和总结了自身二十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现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张忠勇  郑祝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714-1714
我们在2006年7月-2008年8月间对20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进行CT扫描后。将三维卡中的旋转图像与MPR重组技术相结合,重建的三维图像能更直观、真实地再现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的部位、形态及原因.在肠梗阻的影像诊断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MSCTA)及各种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的48例患者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等重组技术。其中2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1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48例患者经MSCTA共检出50处瘤灶,瘤体直径最大3.5cm,最小0.5cm;其中8例瘤腔内有血栓形成,4例出现瘤壁钙化。2例MRA检出颅内动脉瘤17例,27例行DSA检出27例29处瘤灶(其中1例3处瘤灶),其与MSCTA表现一致。结论 MSCTA是一种准确、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及邻近颅骨的三维空间关系,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与数字化摄影(DR)在脊柱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了脊椎骨折42例,所有病例均经DR检查和MSCT检查。MSCT扫描后,将所得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MPR重建。将同一部位的DR图像、MSCT图像及MPR重建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显示骨折数量方面的优势及不足。结果 42例患者,共发生64处骨折。经DR平片确诊骨折25处(39.1%),经MSCT常规扫描确诊骨折63处(98.4%),MPR确诊骨折64处(100.0%)。结论 MSCT的轴位、MPR图像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明显优于DR,两者结合应用是诊断复杂脊柱创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SomatomSensation16层螺旋CT机对16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胸部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组后处理,充分显示肋骨骨折部位,并与数字化摄影(DR)平片的诊断结果比较,分析MSCT三维重组和DR平片在显示肋骨骨拆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结果经DR平片确诊骨折60处(65.93%),经MSCT三维重组确诊骨折91处(100%)。对骨折的确诊率两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三维重组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的细节情况,对肋骨损伤的定位、定性、定量以及了解骨折周围组织情况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对伤者受伤级别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与数字化摄影(DR)在脊柱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了脊椎骨折42例,所有病例均经DR检查和MSCT检查.MSCT扫描后,将所得扫描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和MPR重建.将同一部位的DR图像、MSCT图像及MPR重建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成像方法在显示骨折数量方面的优势及不足.结果 42例患者,共发生64处骨折.经DR平片确诊骨折25处(39.1%),经MSCT常规扫描确诊骨折63处(98.4%),MPR确诊骨折64处(100.0%).结论 MSCT的轴位、MPR图像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明显优于DR,两者结合应用是诊断复杂脊柱创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