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016年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入院治疗的7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动脉血管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下降,且降低幅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类并发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确切,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分析胶质瘤患者术后伴随癫痫的临床特征及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B1,HMGB1)的表达情况。 方法 选择温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1例胶质瘤术后痫性再发的患者,并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胶质瘤未发癫痫的患者70例、无肿瘤仅发癫痫的患者70例以及进行颅内减压手术的患者50例。比较胶质瘤并癫痫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对HMGB1表达的影响,比较4组患者的HMGB1表达情况,分析胶质瘤病理级别、癫痫的存在与否与胶质瘤组织中HMGB1表达的影响。 结果 胶质瘤并癫痫组患者致痫灶组织中HMGB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致痫灶所处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致痫灶组织中HMGB1的表达与患者的胶质瘤病理级别、癫痫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有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胶质瘤并癫痫组的HMGB1阳性表达量高于胶质瘤非癫痫组、无肿瘤癫痫组的HMGB1阳性表达量。对胶质瘤并癫痫组和胶质瘤非癫痫组不同病理级别的HMGB1的表达,低病理级别组中,胶质瘤并癫痫组患者的HMGB1表达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病理级别组中,胶质瘤并癫痫组患者的HMGB1表达量与胶质瘤非癫痫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胶质瘤术后伴随痫性患者的胶质瘤组织中HMGB1表达量高,并与患者的病理级别、癫痫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有关,HMGB1的高表达可能与癫痫发作有关,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和恢复状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MMP-9含量。结果观察组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恢复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造影检查栓塞/夹闭是否完全、恢复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周围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