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扫描后碘图中碘浓度及碘图CT值(Overlay值)在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双源双能量CT扫描,分别将双能量动、静脉期增强扫描图像调入双能后处理软件“Liver VNC”,测量局域淋巴结实性部分的动、静脉两期的CT强化值、碘浓度及Overlay值.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检出105枚局域淋巴结,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56枚,反应性增生49枚.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动、静脉期强化CT值分别为(32.67±11.99)、(38.30±14.65)、(35.48±13.55)和(37.08±15.57)HU;碘浓度分别为(1.58±0.81)、(3.17±1.07)、(1.85±0.90)和(3.56±1.38) mg/mL;Overlay值分别为(35.41±14.66)、(59.58±21.20)、(41.19±14.74)和(65.52±21.46) HU.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之间动静脉期碘含量及Overlay值及动脉期强化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强化CT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静脉碘浓度诊断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73.2%,AUC为0.895).结论:动脉期碘浓度结直肠癌转移淋巴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影像鉴别诊断价值优于动、静脉期的于Overlay值及强化CT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颈部中央区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且术前接受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43例患者资料。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及非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淋巴结的短径、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绘制ROC曲线,分析应用碘浓度及NIC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43例患者共119枚淋巴结,其中转移淋巴结55枚、非转移淋巴结64枚。2组淋巴结短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3)。动脉期转移淋巴结组及非转移淋巴结组碘浓度分别为(2.93±1.62)mg/ml及(2.17±1.09)mg/ml,NIC分别为0.33±0.21及0.19±0.12,曲线斜率分别为0.79±0.43及0.63±0.37。静脉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及非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组碘浓度分别为(2.68±1.54)mg/ml及(2.17±1.01)mg/ml,NIC分别为0.51±0.18及0.43±0.15,曲线斜率分别为0.54±0.42及0.62±0.39。2组间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NIC、动脉期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碘浓度、NIC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0.73,静脉期碘浓度、NIC分别为0.61、0.63。结论 双能CT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NIC及动脉期曲线斜率在不同性质的中央区小淋巴结间存在差异,双能量CT有助于鉴别中央区转移及非转移小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72岁.左腰部疼痛9d入院.查体:体温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左肾区叩击痛阳性.CT扫描:平扫见左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肾实质见一约9.0 cm×5.2 cm等密度肿块,边界模糊,肾盂、肾盏受压向前外侧移位(图1),增强后动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均轻度强化;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图2,3).B超检查:左肾形态失常,皮髓质分界不清,其内探及一实性低回声包块,大小约8.0 cm×7.3 cm,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CDFI、CDE示其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PW引出动脉频谱,PS=31 cm/s,RI=0.69(图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后碘图中碘浓度及碘图CT值(Overlay值)在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有完整双源CT双能量扫描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结肠直肠癌,共102枚区域淋巴结.将双能量动脉期增强扫描图像调入双能后处理软件“Liver VNC”,分别测量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实性部分的动脉期强化CT值、碘浓度及Overlay值.结果 在102枚淋巴结中,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53枚,反应性增生49枚.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动脉期强化CT值分别为(31.32±12.31)、(36.30±15.16)HU,动脉期碘浓度分别为(1.67±0.78)、(3.21±0.89)mg/mL,Overlay值分别为(35.46±11.62)、(58.25±18.25)HU.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之间强化CT值、碘浓度及Overlay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74、9.210、7.454,均P=0.000).利用强化CT值诊断转移淋巴结时,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60.4%,AUC(ROC曲线下面积)为0.602;碘浓度诊断转移淋巴结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6.8%,AUC为0.971;利用Overlay值诊断转移淋巴结时,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69.8%,AUC为0.862.结论 动脉期碘浓度及Overlay值对鉴别结直肠癌区域淋巴是否转移均有一定的意义,且碘含量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中碘含量及能谱成像在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资料的35例结肠直肠癌患者。将双源CT双能量扫描后动脉期100 kVp及Sn140 kVp两组薄层图像调入双能量工具软件中,选择"Liver VNC"模式测量结直肠癌原发病灶及腹部区域淋巴结碘含量;选取"Mono Energetic"模式对其能谱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原发病灶、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结果 3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原发灶35个,共发现腹部区域淋巴结70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39枚,反应性增生淋巴结31枚。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碘含量分别为(1.67±0.82)mg/ml、(1.55±0.99)mg/ml、(2.59±1.04)mg/ml,曲线斜率分别为0.72±0.41、0.71±0.16、0.48±0.10,三者碘含量及曲线斜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仅原发病灶与转移性淋巴结间碘含量及曲线斜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动脉期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对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