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治疗烧伤中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106例Ⅱ度、Ⅲ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氮、热量的肠外营养治疗,Gln组同时给予Gln治疗1周,对比2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免疫相关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给药前Gln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gM、IgG、lgA、CD4+、CD8+、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周后,Gln组患者的IgM、IgG、lgA、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前,Gln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IL-1β、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周后,Gln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IL-1β、IL-10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n治疗烧伤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室管膜下瘤属良性肿瘤,中年男性多见,具特征性表现:(1)幕上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内室间孔或透明隔附近,幕下则以第四脑室多见;(2)肿瘤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或轻度分叶,边界清楚,以实性成分为主,病灶内可伴小囊变及出血,幕上肿瘤钙化较少见,幕下者部分可见钙化;(3)CT平扫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低、稍低或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瘤内小囊变区呈更低密度及长T1、长T2信号;(4)CT、MR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充分认识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对肿瘤的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血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及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33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低剂量乌司他丁组、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各11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彻底清创、异种皮覆盖或切削痂异体皮覆盖等常规治疗;低、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乌司他丁100ku+生理盐水10mL、乌司他丁200ku+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1次/8h,连续7d。记录3组创面脓毒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清NF-κB、cAMP及创面组织VEGF表达。结果低、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创面脓毒症发生率(9.09%、5.45%)低于常规治疗组(15.45%),创面愈合时间[(38.86±6.44)、(30.19±3.48)d]、住院时间[(48.26±8.33)、(42.05±6.12)d]较常规治疗组[(47.12±8.86)、(62.97±11.90)d]短(P0.05),且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创面脓毒症发生率较低剂量乌司他丁组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低剂量乌司他丁组短(P0.05);常规治疗组、低剂量乌司他丁组、高剂量乌司他丁组治疗后血清NF-κB[(970.42±61.57)、(801.63±58.60)、(704.10±71.18)μg/L]、cAMP[(1 135.73±80.85)、(1 123.32±82.94)、(962.18±80.74)μg/L]及创面组织VEGF表达[(2.44±0.28)、(1.63±0.13)、(0.96±0.17)μg/L]均较治疗前[NF-κB:(1 182.15±67.83)、(1 185.50±63.96)、(1 171.30±59.77)μg/L;cAMP:(1 426.83±82.65)、(1 461.86±73.93)、(1 472.38±79.67)μg/L;VEGF:(2.93±0.21)、(2.78±0.16)、(2.80±0.25)μg/L]降低(P0.05),且低、高剂量乌司他丁组低于常规治疗组,高剂量乌司他丁组低于低剂量乌司他丁组(P0.05)。结论烧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剂量乌司他丁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NF-κB、cAMP水平,下调创面组织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肠脂垂炎患者的CT检查分析,了解其CT影像学表现,评估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对两例具有完整CT扫描资料并临床证实的肠脂垂炎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2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例病灶均位于结肠壁旁,呈环形或环形条带状,边缘模糊,其内含脂肪密度,邻近肠壁及腹膜局限性增厚,为肠脂垂炎CT表现。结论肠脂垂炎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检查可以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皮移植术与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修复对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免疫耐受、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烧伤科就诊或住院治疗的96例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复合皮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CD46水平、创面愈合率、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ngⅡ、CD4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21d、28d、35d创面愈合率及创面周围炎症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复合皮移植术与常规皮肤移植方法相比能够降低大面积烧伤瘢痕整形患者皮肤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加速创面愈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