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高血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42例ACS合并高血压患者和38例ACS患者行PCI术后血浆BNP水平,随访观察6个月,检测心功能。结果试验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心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在早期即明显升高,是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创干预能明显减少ACS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血浆BNP水平对ACS合并高血压患者PCI疗效、心功能状态有很好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分型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以胸闷、胸痛主诉就诊的155例中老年患者,入选对象接受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血清尿酸水平测定。结果 155例中老年胸痛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5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55例)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1例)。ACS组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同时SAP患者的血尿酸浓度、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 ACS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室上速(PSVT)是我国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病率约为2.25/1000。PSVT转复后1-2d,由于心肌耗氧量增加,患者时常自感周身乏力,活动后气短,精神倦怠,我们使用1,6-二磷酸果糖(FDP)辅助治疗。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ACS)患者血清BNP浓度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62例患者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无高血压患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1例,发病后1周检测BNP水平,检测心功能,随访观察6个月,分析BNP浓度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实验组心功能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文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BNP水平对心功能状态有很好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检测80例ACS患者PCI术后血浆BNP水平,随访观察6个月,检测心功能.结果 实验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实验组心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对ACS患者PCI疗效、心功能状态有很好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异常或有病理性Q波)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曾在我院住院,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T异常或有病理性Q波),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608例(其中心电图ST-T异常526例,异常Q 波52例,同时有ST-T异常和异常Q 波30例,心电图异常伴胸闷、胸痛的446例).冠脉造影显示病变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50%定义为冠脉造影正常.结果 608例冠脉造影正常患者中,高血压365例、心血管神经症84例、X综合征41例、心瓣膜病26例,这些疾病为患者主要病因,患者心电图异常或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可能与上述疾病有关.结论高血压、心血管神经症、X综合征、心瓣膜病为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伴或不伴胸闷、胸痛临床症状而冠脉造影正常患者的主要病因,患者心电图异常或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急、慢性期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2002年5月至2010年2月由于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处于急性期的115例,处于慢性期的63例.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分析其临床特点、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与慢性主动脉夹层组相比,急性主动脉夹层组胸腔积液(13.0%比1.6%,P=0.01)、肢体或内脏缺血(18.3%比3.2%,P〈0.01)、D2聚体〉0.5 mg/L(97.4%比33.3%,P〈0.01)、C反应蛋白〉8 mg/L(93.9%比30.2%,P〈0.01)发生率较高;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1.3%比14.3%,P=0.01).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了(30.8±21.9)个月随访,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比4.8%,P=0.44).Kaplan-Meier曲线提示,两组长期无事件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P=0.46),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组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0.0%,慢性主动脉夹层组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2.5%.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急性主动脉夹层组较慢性主动脉夹层组并发症增多,但两组随访期内死亡率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8.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脉夹层(AD)是循环血液进入主动脉壁内并分离其中层所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是一种具有致命危险的主动脉疾病.其主要病因为高血压、遗传因素、结缔组织代谢异常.其他少见原因为损伤、妊娠、梅毒性主动脉炎、心内膜炎、巨细胞炎、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相似文献   
9.
冠脉支架转正置入术后的并发症虽然很少发生,但由于支架内血栓的高发生率及病死率,支架内血栓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自从药物洗脱支架(DES)引进以来,大部分介入中心已注意到DES置入后血栓形成可延迟至3年,而在裸金属支架却很少发生。来自于大的注册中心的资料和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DES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而其他研究中心并不支持这种结果。支架内血栓形成和下述几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支架置入过程[(支架位置不良和(或)膨胀不充分,支架的数量,支架的长度,持续的冠脉慢血流和夹层],患者特点和血管病变特征,支架的设计以及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