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电话或信函方式对在研究期间出院的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随访1年,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患者性别、年龄、肢体偏瘫程度、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口服预防骨质疏松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骨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1 546例患者中男854例,女692例,年龄34~82(58±11)岁。发病12个月内共发生32例骨折(2.07%)。女性[OR 2.0(95%CI 1.3,3.9)]、年龄>60岁[OR 1.4(95%CI 1.2,1.8)]、口服华法林[OR 5.6,(95%CI 2.5,7.9)]的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后较易发生骨折。口服双磷酸盐,维生素D及钙等抗骨质疏松药物能减少脑梗死后骨折的发生[OR 0.7,(95%CI 0.4,0.9)]。患者既往高血压[OR 1.0,(95%CI 0.3,1.2)]、糖尿病[OR 1.1,(95%CI 0.6,1.4)]、高脂血症[OR 0.9,(95%CI 0.7,2.5)]与骨折的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高龄、女性、口服华法林是急性脑梗死后骨折的危险因素,而口服预防骨质疏松药物能减少急性脑梗死后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70例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发病1年后,患者骨吸收指标IL-4、IL-6水平增高,骨形成指标IL-10表达降低,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患者患侧股骨颈骨密度减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IL-4、IL-6、IL-10参与了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西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叶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7%,较对照组的72.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section,ADAS-cog)评分、Hcy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采用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能明显改善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第1腰椎正位、双侧股骨颈及双侧桡骨远端骨密度,评价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联合治疗在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12/2003-12在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3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①治疗组予鲑鱼降钙素,50IU,肌注,1次周;α维生素D3,0.25 μg,口服,1次/d;碳酸钙,0.15 g,口服,3次/d;另予抗血小板、神经营养药物、活血化瘀治疗等,共治疗1年.②对照组不予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共治疗1年.③治疗前后采用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第1腰椎正位、双侧股骨颈及双侧桡骨远端骨密度.结果105例患者由于未能坚持治疗等原因退出实验,其余259例(治疗组89例,对照组170例)进行结果分析.①治疗组治疗1年后第1腰椎、股骨颈(健侧)、股骨颈(患侧)、桡骨(健侧)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别为7.2%,6.1%,4.9%,3.0%(P<0.05~0.001);桡骨(患侧)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幅度不大(P>0.05).②对照组治疗1年后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降低,分别为-2.8%,-2.5%,-10.2%,-3.9%和-11.3%(P<0.01~0.001).③治疗后治疗组各部位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腰椎(0.891±0.066),(0.801±0.060)g/cm2;股骨颈(健侧)(0.915±0.023),(0.846±0.078)g/cm2;股骨颈(患侧)(0.887±0.120),(0.771±0.083)g/cm2;桡骨(健侧)(0.609±0.057),(0.564±0.036)g/cm2;桡骨(患侧)(0.595±0.095),(0.522±0.076)g/cm2,P均<0.001].结论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可明显增加患者第1腰椎、双侧股骨颈、双侧桡骨的骨密度,以患侧股骨颈及桡骨增加最明显,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质疏松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骨折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电话或信函方式对在研究期间出院的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随访1年,调查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1 546例患者中男性854例,女性692例,年龄34~82(58±11)岁。发病12个月内共发生32例骨折(2.07%),其中1个月内发生骨折13例(0.84%),6个月内合计28例(1.81%),7~12个月4例(0.26%);按骨折侧别分:患侧26例(1.68%),健侧2例(0.13%)(P<0.001);按骨折部位分:尺桡骨11例(0.71%),股骨17例(1.10%),腰椎4例(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骨折多发生于发病后6个月内,下肢骨折发生率略高于上肢,患侧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维生素D3与碳酸钙对老年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骨、钙代谢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共3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鲑鱼降钙素50IU,肌注,1次/周;α维生素D30.25μg,口服,1次/d;碳酸钙0.15g,口服,3次/d;另予抗血小板、神经营养药物、活血化瘀冶疗等,疗程1年。对照组不予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疗程1年。治疗前后测定血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尿轻脯氨酸(HOP)、尿Cr。结果两组治疗前各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组的血ALP、BGP及尿HOP/Cr在1年后显著下降(P均〈0.001),血Ca、PTH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对照组脑卒中1年后血ALP、BGP、Ca、PTH及尿HOP/Cr明显升高(P〈0.01~0.001)。两组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结论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钙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多巴丝肼片与金刚烷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常规组、研究组,各39例.其中常规组单纯口服多巴丝肼片,研究组口服多巴丝肼片的同时加服金刚烷胺.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UPD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多巴丝肼片治疗的同时加用金刚烷胺,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精神状态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量第1腰椎正位、双侧股骨颈及双侧桡骨远端骨密度,评价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联合治疗在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12/2003—12在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3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①治疗组予鲑鱼降钙素,50IU,肌注,1次/周;α维生素D3,0.25μg,口服,1次/d:碳酸钙,0.15g,口服,3次/d;另予抗血小板、神经营养药物、活血化瘀治疗等,共治疗1年。②对照组不予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共治疗1年。③治疗前后采用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第1腰椎正位、双侧股骨颈及双侧桡骨远端骨密度。结果:105例患者由于未能坚持治疗等原因退出实验,其余259例(治疗组89例.对照组170例)进行结果分析。①治疗组治疗1年后第l腰椎、股骨颈(健侧)、股骨颈(患侧)、桡骨(健侧)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别为7.2%,6.1%,4.9%,3.0%(P〈0.05-0.001);桡骨(患侧)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幅度不大(P〉0.05)。②对照组治疗1年后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降低,分别为-2.8%,-2.5%,-10.2%,-3.9%和-11.3%(P〈0.01-0.001)。③治疗后治疗组各部位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腰椎:(0.891&;#177;0.066),(0.801&;#177;0.060)g/cm^2;股骨颈(健侧):(0.915&;#177;0.023),(0.846&;#177;0.078)g/cm^2;股骨颈(患侧):(0.887&;#177;0.120),(0.771&;#177;0.083)g/cm^2;桡骨(健侧)(0.609&;#177;0.057),(0.564+0.036)g/cm^2;桡骨(患侧):(0.595&;#177;0.095),(0.522&;#177;0.076)g/cm^2,P均〈0.001]。结论:联合应用鲑鱼降钙素、α维生素D3与碳酸钙可明显增加患者第1腰椎、双侧股骨颈、双侧桡骨的骨密度,以患侧股骨颈及桡骨增加最明显,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质疏松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对其骨、钙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发病3天以内入院的170例急性期老年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56例。分别于发病3天内及发病1年后测定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羟脯氨酸(HOP)、尿肌酐(Cr)。结果患者发病3天内血ALP(83.9±25.3)U/L,BGP(9.98±2.91)μg/L,Ca(2.36±0.15)mmol/L,PTH(25.2±14.8)ng/L,尿HOP/Cr(0.64±0.31);1年后患者血ALP(104.20±16.6)U/L,BGP(11.76±1.54)μg/L,Ca(2.48±0.16)mmol/L,PTH(37.0±15.7)ng/L,尿HOP/Cr(0.77±0.42)。发病1年后患者血BGP、ALP,Ca,PTH及尿HOP/Cr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钙代谢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对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发病3d以内入院的170例急性期老年脑卒中患者,男93例,女77例,年龄60~84(66±5.9)岁。170例中脑梗死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56例。分别于发病3d内及发病1年后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第1腰椎正位、双侧股骨颈及双侧桡骨远端骨密度。结果发病3d内双侧股骨颈、双侧桡骨骨密度两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1年后L1、股骨颈(健侧)、股骨颈(患侧)、桡骨(健侧)、桡骨(患侧)骨密度均明显减少,分别为-2.8%(P<0.001)、-2.5%(P<0.01)、-10.2%(P<0.001)、-3.9%(P<0.001)和-11.3%(P<0.001)。发病1年后双侧股骨颈、双侧桡骨骨密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骨密度下降,患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