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心供应室洗涤各种针头、穿刺器械、导管等需要用高压水冲洗,冲洗时很容易溅水至周围,甚至溅到操作者的脸及五官,造成操作者自身污染,使操作者往往不敢使用高压水冲洗,因此难以保证洗涤质量。有人提出,中心供应室洗涤临床回收的物品要具备个人防护,包括防水衣、裤、头罩、眼镜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以上防护操作者既不方便也不美观,因而很难具体实施。为此,我们采用报废的有机玻璃熏箱,改装为一种高压水冲洗时防溅水的装置。 1制作方法 原有机玻璃熏箱全部构造为透明有机玻璃,形状为长方立体形,体积约 52 cm× 32 cm× 38 cm…  相似文献   
2.
无菌容器在反复开启使用中细菌污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无菌容器在反复开启使用中细菌污染情况。方法 将压力蒸汽灭菌后容器及在临床治疗室使用后24h内、24h、48h、48~72h的容器各30份采样作细菌培养。结果 容器灭菌后即作细菌培养及使用24h内无菌污染;使用24~48h、48~72h染菌率分别为76.67%、93.33%,平均菌落效分别为0.43cfu/cm~2、1.07cfu/cm~2,染菌量开启次数多的手术科比非手术科多,24h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菌容器盛装无菌物品在反复开启使用中存在污染,随着使用时间越长,染菌率越高,开启次数越多,染菌量越多。为控制院内感染,无菌物品最好采用单包装使用,有效期不能超过24h。  相似文献   
3.
纸塑密封包装灭菌后存放期的实验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 ,医疗器械、物品的包装已逐步由纸塑复合型包装代替了延续了几十年的平纹布包装 ,纸塑复合型密封包装的器械物品不但美观、可透视 ,而且灭菌后可较长时间存放 ,但存放期多长并未具体明确 ,本实验为此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包装袋由医疗级用纸和塑料膜层做成包装卷料 ,可根据所需大小裁剪。医疗级用纸能阻抗细菌 ,有一定的排水性和机械性。塑料层由特种原材料生产的 5层精细的塑料膜组成 ,可用于蒸汽灭菌和环氧乙烷灭菌 (纸塑包装 )。将 90个 5ml玻璃注射器单个装入纸塑包装袋 ,用封口机封口…  相似文献   
4.
生物指示剂的实验评价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比较3培养快速阅读生物指示剂与48h培养生物指示剂的检测结果。方法 两种指示剂及留点温度计置于测试包中,在134℃脉动真空来菌器中分别作0.5min、1min、2min、3min、4min的灭菌后观察,培养结果。结果 两种培养方法的芽胞阳性率基本一致,3h培养生物指示剂结果显示出有芽胞被灭活,但酶仍存活的现象;3个测试点以上层中相对难灭菌。结论 两种指示剂的结果是一致的,快速培养仪能及早通过  相似文献   
5.
CT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CT扫描技术的普及 ,造影剂的使用也不断增加 ,护理工作亦日益繁重。而由其引起的副反应也时有发生 ,有的甚至来势凶猛 ,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为寻求降低和减轻副反应的措施 ,我科医护技术人员经过 14年的不懈努力 ,总结出一套预防副反应的有效办法。现将预防副反应的工作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我影像科CT室从 1984年 8月~ 1997年 8月CT检查总人数 13余万人次 ,增强人数 9万余人次。据统计 ,副反应病人有 632人 ,其中严重反应 3人 ,占副反应发生人数的 0 7%。为进一步完善一系列抢救措施 ,我科从 1997年 8月~ 1998年 8月检查…  相似文献   
6.
一次使用性输液(血)器和注射器内不溶性微粒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生产厂对一次使用性输液器、注射器的不溶性微粒含量无明确质控指标,故对本院1996年5月至1997年12月使用的该类产品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对输液器与输血器分别从24批与10批中抽取24套与10套;对25ml、50ml、100ml、200ml...  相似文献   
7.
不同型号针头穿刺胶塞形成微粒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多年来 ,临床配药时 ,由于针口刃面对橡胶塞的垂直切割 ,不可避免的造成橡胶塞屑脱落 ,形成微粒 ,对人体危害极大。有报道 ,针头每刺入胶塞一次 ,就有橡胶屑脱落 ,致使大量的橡胶微粒混于药液中 ,有时肉眼可见到。[1] 为此作者对 3种型号的针头穿刺胶塞形成微粒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有胶塞瓶装 0 .9%生理盐水 (0 .9%氯化钠 )注射液 2 40瓶 ,规格为 10 0ml/瓶 ,微粒分析仪 (由天津天河医疗器械研制中心制造 )、普通斜面金属针头 8# 、12 # 、16 # 各 1枚 ,净化台。1.2 方法在净化台上用 8# 、12 # 、16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