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玮瑜  刘慧玲 《广东医学》2008,29(4):694-695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对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电话随访前后生活方式、用药知识、接受能力、发病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急性发作期及住院期间能按时按量服药,但出院后17.1%患者出现漏服,12.1%患者停服,定期电话随访后漏服率下降至3.6%,停服率下降至1.2%。结论 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电话随访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心衰的再发率。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服药依从性 教育  相似文献   
3.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玮瑜  刘慧玲  余健 《广东医学》2007,28(9):1539-1540
目的 探讨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抢救护理技术,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入住CCU室,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准确处理并发症.结果 10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6例痊愈出院,2例好转,1例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优质的护理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院外早期康复阶段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现况及其潜在剖面类别,并探讨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广州市某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中青年AMI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进行调查。对中青年AMI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352例,其中文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得分为44(28,51)分。中青年AMI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可分为“恐惧低风险型”(23.86%)、“恐惧高风险型”(20.46%)、“严重恐惧型”(55.68%)3个潜在剖面类别,其影响因素包括紧张感、失控感、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慢性合并症情况(均P<0.05)。结论 中青年AMI患者院外早期康复阶段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偏高,且存在异质性。护士应重点关注恐惧高风险型及严重恐惧型患者,并根据不同类别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尽...  相似文献   
5.
背景 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能够预防疾病复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过往研究提示50%以上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疾病消极应对方式,并对其预后和生命质量造成负向影响,但其疾病应对方式选择的个人及社会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尚不明晰。自我调节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脑卒中、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行为分析、综合干预、健康促进等研究中,目前尚缺乏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基于自我调节系统四因素理论探讨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 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6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信息饱和原则确定研究样本量,最终纳入15例患者。课题组成员和专家对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后确定最终访谈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运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可归纳为2个主题:(1)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并存,包括积极应对(调整心态与控制情绪,正面疾病与自我激励,转变生活方式,寻找新的平衡),消极应对(忍耐、回避、无奈接受、屈服、隐瞒);(2)影响应对方式选择的因素(社会支持、预后估计、行为益处获得情况、榜样的力量)。 结论 中青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并存,且消极应对情况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多途径个性化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健康行为益处教育,并善于发挥榜样引领、激励和监督的作用,以改善患者疾病消极应对的状况、增强积极应对,最终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