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汶川大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的地震经历与抑郁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后4周灾区8-16岁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地震发生后4周,使用儿童自评的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了1923名来自于地震灾区和受地震影响地区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状况。结果:1923名儿童青少年中DSRSC总分大于或等于划界分者572人,占总人数的29.7%。直接受地震灾害累及地区的儿童青少年抑郁得分高于受地震影响地区儿童青少年;女性儿童青少年的抑郁得分高于男性;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的DSRSC总分与年龄,震后被转移至安全地点的时间,家人、老师/同学在地震中的情况呈正相关。结论:汶川大地震对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状况具有影响。地震后,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状况还受到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5.12"汶川大地震1个月后重灾区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和抑郁障碍的严重性,并对其暴露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地震暴露问卷、创伤后压力反应症状量表(UCLA PTSD Index for DSM-IV)、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对278名汶川地震重灾区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抑郁障碍检出率28.8%(80/278).创伤后应激反应检出率23.0%(64/278),创伤后应激反应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总数呈显著正相关( r =0.707,P <0.01).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性别( r =0.227,P <0.01)、以前对地震知识知道情况( r =-0.142,P <0.05)、受伤/死亡的老师/同学与自己的关系( r =0.133,P <0.05).引起青少年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性别( r =0.207,P <0.01)、受伤/死亡的老师/同学与自己的关系( r =0.159,P <0.01)、地震时是否在楼内( r =-0.137,P <0.05)、以前对地震知识知道情况( r =-0.122,P <0.05).结论 发现重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灾难暴露程度等因素显著相关;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随访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难对青少年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12地震灾区11~16岁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地震发生后一个月,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学生版,调查了1268名来自于灾区的少年儿童(平均年龄14.20±1.02岁,男女比例1:1.02)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灾区少年儿童SDQ总困难因子平均得分为13.66±5.75,74.9%的人报告自身存在主观困难;(2)女性的总困难因子、情绪因子、亲社会因子得分高于男性(z=-4.317,-7.963,-3.717;Ps〈0.001);(3)困难对少年儿童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随年龄增加(x2=7.684,P=0.021)。年龄越大,多动因子得分有增加的趋势(x2=13.881,P=0.001);(4)重度暴露组其总困难因子、情绪因子、影响因子得分高于轻度暴露组(z=-2.374,-4.279,-2.114;Ps〈O.05),困难造成的主观精神困扰程度前组高于后组(z=-2.920,P=0.004);(5)女性、高年龄者、教师/同学伤亡较重者、震后被转移至安全的帐篷或房屋的间隔时间越长者,SDQ总困难因子异常的危险性越高。结论:震后灾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暴露水平、性别、年龄以及震后被转移至安全地点的时间的影响,心理干预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