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秦艽醇提物抑制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大鼠及阻断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AA大鼠模型。致炎第12天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16d,处死,对大鼠体质量进行监测,并对大鼠进行关节评分;HE染色,对固定部位踝关节进行病理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SD大鼠血清中IL-6、IL-10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JAK2(p-JAK2)、磷酸化STAT3(p-STAT3)的相对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秦艽醇提物(2.5、5、10g/kg)组不仅可减轻大鼠关节病理损伤程度,减少血管翳生成,减轻组织增生,还可明显抑制p-JAK2、p-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结论:秦艽醇提物对AA大鼠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JAK2及STAT3过度激活磷酸化,即抑制p-JAK2、p-STAT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进而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灭菌方法对地麦活性糖中4种糖类成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ELSD方法,分别检测煮沸30、60、90、120m in,100℃流通蒸汽灭菌30min(添加或不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羟苯乙酯或山梨酸)、60 min、 120 min,120℃流通蒸汽灭菌15 min,10 kGy 60Co-γ射线辐照12h前后地麦活性糖中果糖、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含量,并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检测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总数的变化.结果:煮沸30、60、90、120 min和100℃流通蒸汽灭菌30、60、120min均能明显减少微生物数量,随着灭菌时间增加,果糖含量增加,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含量降低;防腐剂对4种糖类成分含量无影响;120℃流通蒸汽灭菌15 min,果糖含量明显增加,水苏糖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均明显降低;10 kGy 60Co-γ射线辐照能明显减少微生物数量,而不影响4种糖类成分含量.结论:100℃流通蒸汽灭菌30m in和10 kGy 60Co-γ射线辐照均能有效杀灭地麦活性糖中微生物,而不影响4种糖类成分含量,苯甲酸钠或羟苯乙酯可用作地麦活性糖的防腐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液汤对于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组,增液汤组(12 g/kg),抗生素组,抗生素+增液汤组。相应药物干预10周后,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IL-10及CD68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HDL-C、LDL-C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脂肪、远端回肠组织形态学改变;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中PPARγ及ACC-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增液汤组可降低IL-1β、CD68含量表达,提高IL-10表达,降低TG、TC、LDL-C水平,提高HDL-C含量水平,同时减少脂肪细胞体积,保护肠道完整性,下调肝组织中PPARγ及ACC-1 mRNA表达;抗生素+增液汤组则没有上述改善作用。结论增液汤可通过"肝-肠"轴的调控从而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威灵仙总皂苷(TSC)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JAK2/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Freund完全佐剂诱导AA大鼠模型。造模第12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d,连续16 d,观察药物对AA大鼠体质量及足肿胀度的影响;取固定部位踝关节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滑膜细胞中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JAK2及非磷酸化JAK2(p-JAK2、JAK2)、磷酸化STAT3及非磷酸化STAT3(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 TSC可有效缓解AA大鼠体质量减轻及明显抑制AA大鼠足肿胀,明显改变炎细胞浸润,减少血管翳生成,减轻组织增生,有效抑制JAK2、STAT3 mRNA表达及降低p-JAK2/JAK2、p-STAT3/STAT3的相对表达。结论 TSC降低AA大鼠JAK2、STAT3 mRNA表达并抑制p-JAK2/JAK2、p-STAT3/STAT3相对表达,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由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引发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类风湿性因子产生,从而使关节腔滑膜产生慢性炎症,进而发展成为多系统性疾病。该病最终将导致关节部位的严重损伤,导致致畸致残等。RA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外研究多认为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但仍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苍耳子中酚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苍耳子浸膏得率、5种酚酸类成分及总酚酸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苍耳子中酚酸类成分的最佳水提取工艺。结果 所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浸泡30 min,提取3次,每次90 min。其中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选用的提取工艺稳定、简便、可靠,为进一步提取苍耳子中酚酸类成分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细胞穿膜肽PEP-1介导重组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蛋白进入肝癌细胞,并明确外源融合蛋白P-HNF4α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质粒pET28a-P-HNF4α,优化原核表达体系的诱导条件,经大量表达、亲和层析纯化以及浓缩、透析后获得纯度较高的带有细胞穿膜肽PEP-1的融合蛋白P-HNF4α;P-HNF4α转导人肝癌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其穿膜效率,核浆分离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HNF4α的亚细胞定位,Real-time PCR检测肝癌细胞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划痕实验以及小室侵袭实验检测P-HNF4α对肝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细胞穿膜肽PEP-1成功介导融合蛋白P-HNF4α进入Huh7细胞并定位于细胞核;P-HNF4α蛋白可促进Huh7细胞肝功能基因的表达,抑制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P-HNF4α可诱导肝癌细胞向成熟肝细胞分化,降低肝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提示利用P-HNF4α转导肝癌细胞是诱导分化治疗肝癌的潜在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活性检测系统,筛选可调控HNF4α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 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HNF4α蛋白,行蛋白热迁移实验检测相关DNA片段及小分子化合物与HNF4α蛋白的直接相互作用.分别构建含有3个拷贝和9个拷贝的Ninjurin 1(NINJ1)基因启动子区HNF4α反应元件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NINJ1-3p和pGL3-NINJ1-9p,转染肝癌细胞,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肝癌细胞内HNF4α转录活性的改变,qPCR检测小分子化合物木犀草素或阿尔维林处理后肝癌细胞中HNF4α及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小分子化合物处理后细胞内HNF4α转录活性的改变.结果 蛋白热迁移实验证实,NINJ1基因启动子区HNF4α的DNA结合片段可与HNF4α蛋白结合.在过表达HNF4α的肝癌细胞中,pGL3-NINJ1-3p和pGL3-NINJ1-9p均可检测到肝癌细胞中HNF4α活性的改变,且pGL3-NINJ1-9p较pGL3-NINJ1-3p的检测灵敏度更高(P<0.01).木犀草素和阿尔维林与HNF4α蛋白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分别下调和上调HNF4α靶基因;pGL3-NINJ1-9p可检测到木犀草素和阿尔维林对HNF4α转录活性的影响.结论 利用报告基因载体pGL3-NINJ1-9p成功建立了HNF4α活性的检测系统,为筛选调控HNF4α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等提供了基础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炮姜中5种姜酚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比较14个不同产地炮姜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UPLC法色谱条件为: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5种姜酚类成分呈现较好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8%、99.41%、97.70%、97.64%和97.51%;14批不同产地炮姜中5种姜酚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明显。结论:该实验方法快捷、稳定、重复性好,能够准确地测定炮姜中5种姜酚类成分的含量,为评价炮姜的质量和炮制工艺提供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温度和时间对炮姜中姜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5份不同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的炮姜样品中姜酮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cquity BEH C18(100mm×2.1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结果姜酮进样量在0.073 2~0.366 0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2%(RSD=2.35%)。炮姜中姜酮含量随着炮制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明显,以炮制温度为200℃、炮制时间为6min时样品中姜酮含量最高。结论炮制过程中姜酮含量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所建立的超高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