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携带率在我国约为1.78~13.9%,人数相当多。近年来不少文献报告乙型肝炎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故很有必要对携带者进行远期的随访,其目的在于了解其经过及转归,有助于乙型肝炎的防治。我们曾于1980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BsAg抗原的表达及其稳定性。方法 将HBsAg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用电穿孔法转染PA317细胞,包装成假病毒颗粒,在不同温度下冻存。于不同时间用假病毒颗粒感染HepG2、NIH3T3及293细胞,用RT—PCR及ELISA法检测HBsAg表达;以感染后G418抗性克隆形成数确定假病毒颗粒的活力。结果 在各个时间段HBsAg表达量均差异无显著性。在-20℃冻存时,6个月后克隆数即下降过半,12个月后仅形成少数克隆,24个月后无克隆形成;在-40℃冻存时12个月后HepG2、NIH3T3、293形成的克隆数分别为121、332和89,24个月后分别为42、137和43,与冻存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0℃冻存时,24个月后克隆数分别为159、463和112,与冻存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BsAg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在-70℃保存2年后,病毒活力未受明显影响,HBsAg表达量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4.
答案题解1.霍乱自古以来是印度的地方性流行病,由于国际交往、旅游、战争、海运、飞机交通迅速发展等,霍乱开始由印度向外传播,从1817年至1923年曾发生过6次世界性大流行,每次大流行我国都遭到侵袭,引起大小流行近百次。我国的霍乱为外来性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不分年龄、性别对本病普遍易感。在我国以夏、秋季为流行季节。2.由于霍乱出现剧烈的吐泻引起大量水、电解质丢失,便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脱水,在治疗霍乱患者中,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环节。抗菌药物只能作为液体疗法的辅助治疗。3.脑膜炎球菌…  相似文献   
5.
酶消化热裂解法处理血清样本进行RT-PCR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相对简便和不易污染的直接热变性处理血清样本进行RT-PCR检测的敏感性和重复性不理想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良。方法对比分析直接热变性上清液中的pH值和蛋白抑制因子对RT-PCR体系的pH值和PCR扩增效果的影响。评价改良方法的性能。结果10份正常血清直接热变性上清的pH值平均为8.96±1.34。与RT-PCRⅠ液和改良RT-PCRⅠ液混合后的pH值分别为8.55±0.53和8.32±0.07。直接热变性上清液对PCR的抑制作用这100-1000倍。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加入300μg/mL蛋白酶K消化而完全消除。消化热变性法的敏感性和重复性与传统的抽提法接近,且不易污染。结论pH值波动和蛋白性抑制因子的存在是直接热变性法重复性和敏感性差的重要原因。消化热变性法不仅敏感性高,重复性能与抽提法相媲美,而且简便性和防污染能力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6.
迁延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目前还未有满意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HBsAg携带现象与机体对HEsAg的免疫耐受性或免疫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无症状的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96人,其中e抗原阳性61人占63.5%,e抗体阳性1人占1.04%;e抗原与年龄的关系,成人与年幼者无显著差异;e抗原与HBsAg效价的关系,e抗原阳性组的人次数在效价1:64时最多,次为1:4,096,在e抗原阴性组也相似以1:32及1:512最多。还调查了e抗原阳性户家属33人,HBsAg阳性占15.2%。e抗原阴性户家属10人HBsAg阳性占50%,后者反比前者高,并在同一户中未发现两人以上e抗原阳性者,故在其传染性上认为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解决因TTV在样本中的水平极低而导致从高背景核酸样本中检测TTV DNA存在非特异性扩增的问题。方法 采用辛和素生物素系统将TTV特异的核酸片段包括被在微孔板上,利用特异核酸捕获样本中的TTV DNA,从而建立特异核酸捕获-PCR检测TTV DNA方法,并以10份血清(4份TTV DNA阳性)和肝组织配对标本为对象与抽提法进行比较,阳性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最后评价特异核酸捕获-PCR的特异性。结果 抽提法在血清和肝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10和9/10。RFLP初步分析产物具有特异性,但经DNA序列分析证实的检出率仅分别为2/10和3/10。采用特异核酸捕获-PCR检测的结果与抽提法经DNA序列分析后的结果一致,获得的电泳条带也更为清晰。结论 特异核酸捕获-PCR方法能显著提高TTV DNA检测的特异性,特别是针对高背景核酸标本,表明该方法在其他低水平病原体检测及高背景核酸样本检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广泛采用的TTV DNA检测方法如不进行DNA序列分析则可导致过高地估计了TT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邓练贤 《新医学》2001,32(3):189
答 案 1.C 2.D 3.D 4.D 5.E 6.B 7.C 8.D 9.B 10.C 11.D 12.B 13.B 14.B 15.C 题 解 1. 在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中,可出现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显性感染、健康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但最易识别的是显性感染,因为显性感染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2. 在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中,隐性感染占最多,其数量远远超过显性感染的10倍以上。 3. 传染病具有的4个基本特征是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后免疫力。 4. 麻疹、白喉、百日咳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是通过血液、体液和血制品传播;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解决RT-PCR检测HCVRNA方法的重复性较差问题,使其成为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亲合素生物素系统将HCV特异的核酸片段包被在微孔板上,利用特异核酸捕获样本中的HCVRNA然后进行逆转录和PCR扩增,从而建立了特异核酸捕获RT-PCR检测HCVRNA方法,并与酶消化法和抽提法进行比较,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怀及抗污染能力。结果 特异性核酸获RT-PCR获得的电要带较为清晰,其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