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自身基因及外来信号的共同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毛囊毛发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详细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探讨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氯化锂干预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人毛囊干细胞向毛囊乳突细胞或表皮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关系。 方法:获取毛囊隆突区干细胞进行培养,检测其生长曲线,观察1×10^6 L^-1、1×10^7 L^-1、1×10^8 L^-1和1×10^9 L^-1培养的毛囊干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效应;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毛囊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分别以0,0.5,1.5,10,25 mmol/L氯化锂及0,10,25,50,100μg/L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毛囊干细胞分化,对比各组细胞的增殖效应,探索促毛囊干细胞分化的最佳氯化锂及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使用RT-PCR检测未处理对照组、10 mmol/L氯化锂组和10μg/L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组干预后3,5,7,9 d细胞的β-catenin、APC、GSK-3β、Axin和Lef1的mRNA转录水平。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毛囊干细胞在体外经多次传代后仍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氯化锂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效应减弱;而随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组质量浓度增高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含有氯化锂的K-SFM条件培养基中毛囊干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各组间有明显差别,氯化锂〉10 mmol/L时分化比例高,β-catenin表达量增高;而含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SFM条件培养基中毛囊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β-catenin变化不明显。提示氯化锂在促毛囊干细胞分化中,激活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降解复合物重要成分GSK-3β的表达下降,促使β-catenin在细胞浆表达增加并转入核内,增加靶基因转录,促使毛囊干细胞向毛囊细胞方向分化。氯化锂〉10 mmol/L是促毛囊干细胞分化的最佳浓度,但增殖效应减弱。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毛囊干细胞向表皮分化,可促进毛囊干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及创面愈合。氯化锂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促毛囊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使β-catenin表达改变,从而激活Wnt信号通路中Lef介导相关靶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2.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性。 目的:制备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控释载药系统用于组织工程皮肤。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扫描电镜、倒置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及ELISA法对微球评价其特性。 结果与结论:纳米微球载药量为(14.05±0.56)%,包封率为(59.86±2.38)%,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活性保留率(78.26±5.63)%,体外释放30 d的累积释药率达75%以上,微球形态规则圆润。微球形态规整,在脱细胞真皮表面分布均匀,与其联接良好。毛囊干细胞群在荷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囊脱细胞真皮上生长活跃,细胞形态良好,并呈克隆团生长。说明实验用组织工程材料制备工艺合理,材料相容性好,可用于构建新型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3.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性。 目的:制备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控释载药系统用于组织工程皮肤。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扫描电镜、倒置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及ELISA法对微球评价其特性。 结果与结论:纳米微球载药量为(14.05±0.56)%,包封率为(59.86±2.38)%,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活性保留率(78.26±5.63)%,体外释放30 d的累积释药率达75%以上,微球形态规则圆润。微球形态规整,在脱细胞真皮表面分布均匀,与其联接良好。毛囊干细胞群在荷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囊脱细胞真皮上生长活跃,细胞形态良好,并呈克隆团生长。说明实验用组织工程材料制备工艺合理,材料相容性好,可用于构建新型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缩短造口持续时间和改进切口关闭方式在降低预防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预防性回肠造口回纳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改进缝合组和闭合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回纳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回纳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中,改进缝合组患者要低于闭合组(P 0.05),且改进缝合组患者回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闭合组(P 0.05)。结论改进缝合组以缩短造口持续时间和改进切口关闭方式,有效的降低了预防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并发症出现几率,应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研究表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表皮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和特点。 方法:构建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物;将人表皮干细胞群和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并且进行鉴定;将表皮干细胞群接种于复合物之上,观察其生长状况;将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裸鼠皮肤缺损处,将无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作为空白组,将其自体皮肤移植修复缺损组作为对照组,于移植后2,4,6周时观察皮片挛缩及组织学愈合情况,并应用抗人角蛋白10及β1-整合素免疫荧光检测修复区表皮和真皮层细胞来源、分化及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在复合物表面生长良好,黏贴紧密,可见有连接成片趋势的小圆形的表皮干细胞及多角形的终末表皮细胞,部分形成克隆团块。移植后第2,4,6周,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结果均优于空白组及对照组,移植的皮肤边缘与邻近皮肤完全融合,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挛缩。修复区组织工程皮肤的表皮细胞分层良好并能产生角质层,同时,移植后8,10周,组织工程皮肤切片免疫荧光染色可以鉴别出少量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均为表皮干细胞或短暂扩充细胞。结果证实,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胶囊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较好,优于普通组织工程皮肤及自体全厚皮片移植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性。目的:制备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控释载药系统用于组织工程皮肤。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扫描电镜、倒置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及ELISA法对微球评价其特性。结果与结论:纳米微球载药量为(14.05±0.56)%,包封率为(59.86±2.38)%,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活性保留率(78.26±5.63)%,体外释放30d的累积释药率达75%以上,微球形态规则圆润。微球形态规整,在脱细胞真皮表面分布均匀,与其联接良好。毛囊干细胞群在荷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囊脱细胞真皮上生长活跃,细胞形态良好,并呈克隆团生长。说明实验用组织工程材料制备工艺合理,材料相容性好,可用于构建新型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7.
背景:最近有研究表明,高分子聚合物聚L-乳酸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直接参与人体代谢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可用作生物支架的高分子材料。目的:验证高分子聚合物聚L-乳酸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检测胶原复合物及聚L-乳酸的吸湿性能。分别以正常HDMEM培养基、HDMEM培养基+二甲基亚砜、HDMEM培养基+胶原复合物浸提液、HDMEM培养基+聚L-乳酸浸提液培养C3H10T1/2细胞,72 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聚L-乳酸浸提液、二甲基亚砜、胶原复合物浸提液对C3H10T1/2细胞的毒性。在兔血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蒸馏水、聚L-乳酸浸提液及胶原复合物浸提液,检测溶血度。通过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聚L-乳酸浸提液、二甲基亚砜及胶原复合物浸提液,观察过敏反应、热源反应。将胶原复合物及聚L-乳酸分别植入兔背部皮下,4周后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23的水平。结果与结论:胶原复合材料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的吸湿率均明显低于聚L-乳酸材料(P < 0.05)。在聚L-乳酸浸提液中培养的C3H10T1/2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相对增殖率高,材料毒性为1级;聚L-乳酸材料溶血率较低,无过敏反应及热源反应,植入体内后的炎症反应低于胶原复合材料(P < 0.05)。证实聚L-乳酸新型皮肤烧伤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收伤口液体性能及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再生纤维素膜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和机械强度且生物降解性优良,但其韧性较差,有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纤维素膜干膜的伸长率不足15%。 目的:制备复合型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并检测其机械性能、溶胀性能、透湿性和保水率等性能。 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改性制备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并检测其机械性能、溶胀性能、透湿性和保水率,同时以再生纤维素膜、2,3-二醛纤维素膜为对照;将对数生长期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株接种于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上培养,1,3,5 d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结果与结论:红外光谱证实胶原蛋白成功固化到2,3-二醛纤维素膜表面;扫描电镜显示,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胶原蛋白的固定使材料表面部分具有多孔网络结构,孔隙率为93.4%。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的机械性能、溶胀率、透湿性均强于2,3-二醛纤维素膜、再生纤维素膜(P < 0.05),3组之间保水率差别不大。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在再生纤维素/胶原蛋白膜表面黏附紧密,形态伸展并呈现出不断增殖的趋势。表明2,3-二醛纤维素/胶原蛋白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溶胀性能、透湿性及保水率,以及细胞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性。目的:制备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控释载药系统用于组织工程皮肤。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扫描电镜、倒置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及ELISA法对微球评价其特性。结果与结论:纳米微球载药量为(14.05±0.56)%,包封率为(59.86±2.38)%,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活性保留率(78.26±5.63)%,体外释放30d的累积释药率达75%以上,微球形态规则圆润。微球形态规整,在脱细胞真皮表面分布均匀,与其联接良好。毛囊干细胞群在荷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囊脱细胞真皮上生长活跃,细胞形态良好,并呈克隆团生长。说明实验用组织工程材料制备工艺合理,材料相容性好,可用于构建新型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皮肤组织工程研究的逐步深入,毛囊干细胞有望作为稳定的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构建,并应用于临床。目前的研究表明,皮肤表皮细胞和毛囊各种细胞成份都来源于位于真皮层的毛囊外根鞘隆突区的毛囊干细胞,即毛囊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其分化方向有可能是受细胞增殖分化的内源性生物信号通路和外源性微环境调节控制的[1-6]。本文就近年来毛囊干细胞特性、定向分化生长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