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分析睾丸扭转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年龄10~58岁,中位年龄15岁;左侧56例,右侧29例;冬季发病32例,春季21例,夏季16例,秋季16例;主诉阴囊疼痛83例,伴放射痛28例...  相似文献   
3.
背景:移行上皮细胞的分离方法有酶消化法、组织块法及刮削法3种。目的:探讨培养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和其传代的最佳方法。方法:培养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在MEM-F12和KSFM培养基中的生长增殖以及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标记AE1及仅在尿路上皮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尿空斑蛋白Uroplakin III,以鉴定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别利用4步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再植法对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在MEM-F12培养基中较KSFM培养基中爬出及融合均快,生长状态良好。②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③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细胞,传代第18~24h贴壁,贴壁后无法继续生长,60~72h后细胞开始凋亡;组织块再种传代细胞生长稳定迅速,24~48h细胞开始爬出,第10~16天达到80%融合,传至第4代后开始出现衰退。说明以DMEM-F12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培养法和组织块再种法是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获得原代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的方法包括酶消化培养法、刮削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培养基中成分多不易把握,效率不高。目的:分析人膀胱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方法。方法: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采用酶消化培养法、刮削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3种不同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培养人正常膀胱黏膜膀胱上皮细胞。结果与结论:酶消化培养法、刮削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各组膀胱上皮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13.3%,26.7%,86.7%,3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3组培养的人膀胱上皮细胞角蛋白AE1/AE3荧光染色均呈阳性。说明组织块培养法是一种简单,短期内可扩增出较多纯净的膀胱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有效微创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3年3月诊治的28例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采用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解除梗阻,如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失败或仍无法解除梗阻则改行经皮肾造瘘术解除梗阻。输尿管支架管每6个月更换,肾造瘘管每月更换。结果:14例患者成功采用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其中输尿管留置支架管双侧11例,单侧3例;11例患者因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失败改行单侧经皮肾造瘘术;3例患者膀胱镜下留置单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尿液引流不良、无法解除输尿管梗阻,改行单侧经皮肾造瘘术。26例术前肾功能受损患者中20例术后四周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患者术后肾功能稳定在氮质血症期(术后血肌酐191.2~330.0μmol/L,术后血尿素氮5.24~8.75mmol/L)、电解质正常,泌尿系超声提示术侧肾脏轻度积水或无积水。每3个月复查KUB未见输尿管支架管结石附着,肾造瘘管引流通畅。随访1~45个月,死亡9例,无因肾功能衰竭死亡患者。结论:恶性肿瘤致输尿管梗阻患者,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和经皮肾造瘘术两种微创外科技术可以有效解除输尿管梗阻。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可作为首选方法,对梗阻段输尿管较长、肿瘤浸润输尿管壁、多部位梗阻患者,膀胱镜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引流不能有效解除梗阻,需行经皮肾造瘘术。  相似文献   
6.
背景:移行上皮细胞的分离方法有酶消化法、组织块法及刮削法3种。 目的:探讨培养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和其传代的最佳方法。 方法:培养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在MEM-F12和KSFM培养基中的生长增殖以及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标记AE1及仅在尿路上皮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尿空斑蛋白Uroplakin III,以鉴定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分别利用4步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再植法对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在MEM-F12培养基中较KSFM培养基中爬出及融合均快,生长状态良好。②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③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细胞,传代第18~24 h贴壁,贴壁后无法继续生长,60~72 h后细胞开始凋亡;组织块再种传代细胞生长稳定迅速,24~48 h细胞开始爬出,第10~16天达到80%融合,传至第4代后开始出现衰退。说明以DMEM-F12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培养法和组织块再种法是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国内外获得原代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的方法包括酶消化培养法、刮削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培养基中成分多不易把握,效率不高。 目的:分析人膀胱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方法。 方法: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采用酶消化培养法、刮削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3种不同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培养人正常膀胱黏膜膀胱上皮细胞。 结果与结论:酶消化培养法、刮削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各组膀胱上皮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13.3%,26.7%,86.7%,3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3组培养的人膀胱上皮细胞角蛋白AE1/AE3荧光染色均呈阳性。说明组织块培养法是一种简单,短期内可扩增出较多纯净的膀胱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在消化道尤其是小肠与结肠上皮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 目的:构建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反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X2- Cdx2,观察pLNCX2- Cdx2体外转染对人膀胱上皮细胞发生肠上皮化生的作用。 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cDNA克隆到反转录病毒载体pLXSN2,酶切鉴定,包装到PA317细胞中。转染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应用荧光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以及绒毛蛋白、LI-cadherin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pLNCX2 -Cdx2成功构建;细胞转染后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增加;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的过表达明显激活了绒毛蛋白与LI-cadherin的表达;转染后细胞可出现肠细胞样特征改变。结果提示体外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过表达可使膀胱上皮细胞发生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2激活并产生肠上皮分化,从而诱导腺性膀胱炎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肾手术肾造瘘管误入静脉系统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湖南省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共收治的6例肾造瘘管误入静脉系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 女2例;中位年龄41.0(38.5, 53.0)岁;有对侧上尿路手术史3例, 同侧上尿路手术史1例, 无上尿路手术史2例;孤立肾2例;铸形肾结石2例(合并轻度肾积水1例, 中度肾积水1例), 输尿管结石4例(合并轻度肾积水2例, 中度肾积水1例, 重度肾积水1例)。6例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术中在筋膜扩张器扩张后, 拔出扩张器内芯时血液由工作鞘涌出, 立即留置肾造瘘管并夹闭, 结束手术。5例术后返回病房后行CT检查明确诊断, 1例术中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剂肾静脉显影, 早期明确诊断。6例中行左侧手术5例, 右侧1例;肾造瘘管末端位于同侧肾静脉内3例(均为行左侧手术), 经同侧肾静脉至下腔静脉2例(均为左侧手术), 经同侧肾静脉、下腔静脉至对侧肾静脉1例(行右侧手术)。6例均无合并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严格卧床, 予抗感染治疗;保持造瘘管夹闭状态, 采用一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