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地黄中毒致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被多形性室早重整节律一例闾文德,周希敏,邓月珍,李晶患者男,47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全心衰竭,洋地黄中毒。经补钾、口服笨妥因钠、扩血管剂及利尿剂等综合治疗,早搏消失,恢复正常房室传导,好转出...  相似文献   
2.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目前新出现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而CSII治疗时可选用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R)或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Aspart),究竟哪一种药物更适合用于胰岛素泵中,本院2004年9月--2005年9月应用2种药物治疗6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观察了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是目前新出现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而CSⅡ治疗时可选用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R)或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Aspart),究竟哪一种药物更适合用于胰岛素泵中,本院2004年9月~2005年9月应用2种药物治疗6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GZ)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将69例肥胖T2DM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PGZ组和常规组,另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治疗前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RP、TNF-α、IL-6和MCP-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T2DM组血清CRP、TNF-α、IL-6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P<0.05);应用PGZ治疗后,患者血清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Z能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钾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 ,原因有多种 ,除了常见的摄入与丢失失衡外 ,还有些仅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 ,如果仅对症治疗 ,常导致低钾麻痹反复发作 ,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现将笔者遇见的一些常见低钾病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5例中 ,男 34例 ,女 11例。年龄 14~ 6 2岁。病程 3个月~ 18年。所有病例均有 2次以上发作 ,且非摄入或丢失失衡所致。原发病因为周期性麻痹 2 5例 ,甲状腺机能亢进 14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6例 ,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 2例。1.2 临床表现 均有低血钾表现 ,轻者双下肢乏力 ,不能行走 ;…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为常见病 ,其中以囊肿及囊腺瘤最常见。近年来 ,我们采用在B超导向下行无水酒精治疗甲状腺结节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 4 8例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 8例 ,均为女性 ,年龄 15~ 6 5岁 ,平均 3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囊肿或囊腺瘤诊断标准[1] 。其中单纯性囊肿 3例 ,囊腺瘤 4 2例 ,实质性腺瘤 3例。手术后复发 3例 ;多发性囊腺瘤 4例。瘤块大小为 2 0mm× 2 3mm× 2 1mm~ 4 3mm× 2 3mm× 32mm术前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凝血时间检查 ,均示正常。1.2 治疗方法 均使用高频B超探头 ,探查结节大…  相似文献   
7.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目前新出现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而CSII治疗时可选用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R)或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As-part),究竟哪一种药物更适合用于胰岛素泵中,本院2004年9月~2005年9月应用2种药物治疗6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观察了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2005年4月~2007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11.1 mmol/L,无伴发感染性疾病及急性糖尿病并发症,排除肝肾功能异常。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Aspart组(CSII-A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5.9&#177;9.2)年,病程(7.1&#177;3.7)年,体重指数(24.0&#177;3.7)Kg/m2,空腹血糖(15.3&#177;2.4)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8&#177;2.8)%;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诺和灵R组(CSII-R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7.6&#177;8.6)年,病程(6.8&#177;4.1)年,体重指数(24.3&#177;4.0)Kg/m2,空腹血糖(14.9&#177;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1&#177;3.0)%。...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3.13%,而80%的2型糖尿病(他DM)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以及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0例,比较2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糖尿病组使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以及血清CAT、SOD、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T2DM组血清CAT、SOD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利拉鲁肽治疗后,肥胖T2DM组FPG、2 h PG、Hb A1c、BMI以及血清MD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CAT、SOD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拉鲁肽不仅能有效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控制体质量,还能减轻肥胖T2DM患者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0.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d,进行为期24周的用药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也下降0.9%(P〈0.05),胰岛素用量减少14 U(P〈0.05)。结论2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使高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同时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二者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