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后,观察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对每例患者初诊及每次化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2)治疗一般用ATRA60~80mg/d。结果完全缓解(CR)率73.6%;治疗中APL细胞有明显成熟分化表现者易达CR且不易复发;4例部分缓解(PR)病人及未缓解者成熟分化改变不明显,有一定判断预后意义;CR过程中外周血出现幼粒细胞提示有复发可能;经ATRA诱导2例见有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我国开展近十年,已经普及全国中小医院.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并发症明显减少,但胆道、胃肠损伤、出血等较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我院用腹腔镜处理LC后并发症3例4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玲  邓晓帆 《新疆医学》1999,29(2):68-69
对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后,观察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1)对每例患者初诊及每次化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2)治疗一般用ATRA60~80mg/d,结果完全缓解(CR)率73.6%,治疗中APL细胞有明显成熟分化表现者易达CR且不易复发,4例部分缓解(PR)部人及未缓解者成熟分化改变不明显,有一定判断  相似文献   
4.
5.
为了确定各种生活因子和膳食营养素对新疆不同民族骨密度的影响,以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对新疆乌鲁木齐、伊犁、乌苏、吐鲁番地区20~70岁的维吾尔族、汉族和哈萨克族887名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QCT法测定腰椎松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果表明;(1)各民族相比较,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女性BMD高于汉族女性(P相似文献   
6.
李玲  邓晓帆 《新疆医学》2000,30(1):9-10
本文对我院1984年以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537例患者的外周血象及骨髓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存活3年以上者29例,存活最长者14年。其中生存率〉3年以上者依次为M3〉M2〉M4〉急淋白血病。形态学观察“(1)经维甲酸诱导分化后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有往成熟阶段分化现象且形态多样化改变者易缓解且生存期长;(2)缓解过程中从无复发者比曾经复发再次缓解者易达长期生存。(3)缓解期外周细胞将预示复发。  相似文献   
7.
不同民族及部分生活因子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确定部分生活因子对不同民族骨密度影响因素的影响 ,以便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方法 对新疆乌鲁木齐、伊犁、乌苏、吐鲁番地区 787例 2 0~ 70岁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健康人用问卷方法进行生活因子的调查 ,并用QCT法测定腰椎松质骨密度 (BMD)值 ,将有关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 )各民族相比较 ,哈、维女性BMD高于汉族女性 (P <0 0 5) ;(2 )各民族均未见吸烟、饮酒对BMD的影响 ;(3)维族男性、女性和哈族男性及汉族女性体重与BMD呈负相关 (P <0 0 1 ) ;汉族女性身高与BMD呈正相关 (P <0 0 1 ) ;(4)汉族女性参加体育锻炼者的骨密度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 ;(5)汉族人群中 ,每天饮用牛奶 50 0g以上者的骨密度高于每天饮用 50 0g以下或不饮用牛奶者。结论  (1 )不同民族BMD有差异 ;(2 )吸烟、饮酒不影响BMD ;(3)身高、体重是BMD的影响因素 ;(4)运动可增加骨密度。我们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可预防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 3个民族正常人群骨密度值测量结果及其差异性 ,确定本地区各民族骨密度正常值 ,为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判断骨密度的依据。方法 对年龄 2 0~ 6 5岁来自新疆汉维哈 3个民族正常人群的 1340名个体进行腰椎骨密度测量 ,按 5岁一个年龄段分别统计出均数和标准差 ,并且进行 3个民族同性别、同年龄之间骨密度差异性的分析。设备为TomoscanSR 70 0 0螺旋滑环式CT机 ,配合使用QCT 30 0 0骨密度测量系统 ,对所有调查对象的腰椎 2~ 4椎体松质骨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  (1)新疆汉维哈 3个民族男性的骨密度峰值分别为184 0 4± 34 34、2 2 5 18± 14 6 5、2 4 0 16± 31 4 9mg cm ,女性的骨密度峰值分别为 174 0 4± 34 2 4、180 37± 32 4 5、2 0 0 92± 38 77mg cm。 (2 ) 3个民族男性骨密度的峰值年龄段分别是 2 0~ 2 5岁、30~35岁、2 5~ 30岁 ,而女性骨密度的峰值年龄段分别是 30~ 35岁、2 5~ 30岁、2 0~ 2 5岁 ,骨密度到达峰值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3) 3个民族男性各个年龄段的骨密度值经方差分析全部P <0 0 5(0 0 17~ 0 0 3) ;而 3个民族女性除了 5 0~年龄段P =0 1180外 ,其余各个年龄段均P <0 0 5 (0 0 0 4~ 0 0 4 )。结论 新疆汉维  相似文献   
9.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女性骨密度差异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女性骨密度的差异性。方法 血、尿检查正常,体检正常,腰腿活动自如,无肝炎、甲旁亢、肾及肾上腺疾病或服用类固醇、激素的病史的汉族女性174人。维吾尔族女性90人。年龄20~70岁,分5个年龄组,每组15~35人。采用Cann—Genant发明使用的参考标准件法。检查时常规腰椎置位,标准件放于腰下,侧位定位像上于L2,L3,L4,L6各椎体中央设置一扫描层面与椎板平行,在CT横断面图上使用ROImange键用尽量大的ROI区测量椎体松质骨的CT值和标准件管内溶液的CT值,逐一记录,按公式BMD=Ch×(Hb—Hw)/(Mh—Hw).求腰椎骨松质骨密度值。结果 (1)各年龄段维族骨密度均数均较汉族为高。汉族、维族女性的骨密度均在30~39岁组达峰值,之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有类似的骨密度变化的规律。(2)各年龄组内(横向比较)各均数汉族与维族比较只在30~年龄组中有显差异(P<0.01),此年龄组的骨密度均数较其他组为高.为峰值期。其余各年龄组汉族的骨密度均数虽然低于维族.但无统计学上的显性差异;(3)汉族、维族女性身高无显的统计学差异,体重有显差异(P<0.05)。结论 (1)汉族、维族女性骨密度各年龄段均数比较均有差异。汉族低于维族。(2)两民族女性身高无差异性,体重差异有显性。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