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I型(BD-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BD-I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59例,丙戊酸钠+齐拉西酮)和奥氮平组(61例,丙戊酸钠+奥氮平),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躁狂量表(BRMS)评定病情,应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图形再生测验、连线测验(TMT)、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汉诺塔(TOH)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控制BRMS评分、年龄、病程后,齐拉西酮组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总分、WCST分类数、TOH总分明显优于奥氮平组(F=3.61,10.24,12.51,4.69,4.27;P均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均能改善BD-I患者的认知功能,但联合齐拉西酮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提示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脑结构及功能连接异常,而BD相关大脑半球间功能交互作用变化仍不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方法反映f MRI信号内神经元自发活动特征,为定量研究双侧大脑半球交互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手段。本研究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即基于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探讨缓解期BDⅠ型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同步活动模式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27例缓解期BDⅠ型患者及27例健康匹配对照进行磁共振扫描,将rs-f MRI数据配准到高清T1对称解剖模板后,计算两侧半球镜像同伦体素间同伦功能连接,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岛盖部额下回、罗兰迪克岛盖、岛叶、壳核功能同伦连接减低(P0.05,高斯随机场校正,团块校正);岛盖部额下回及罗兰迪克岛盖同伦功能连接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402,P=0.037;r=-0.402,P=0.038)。结论缓解期BDⅠ型患者多个半球间镜像脑区存在功能协同性的损害,特别是岛盖部额下回及罗兰迪克岛盖脑区可能在疾病慢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D-Ⅰ)青年患者早期静息态脑BOLD信号的低频振幅(ALFF)改变。方法 对30例病程<2年的BD-Ⅰ型青年患者(BD组)及30名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行3.0T MR静息态扫描,组间ALFF差异采用SPM8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对ALFF值与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贝克躁狂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D组左枕中回-枕下回-颞中回、左颞上回、左侧小脑前叶ALFF强度明显降低,双侧后扣带回-右楔前叶、右顶下小叶ALFF强度增高,其中左侧小脑前叶ALFF值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379,P=0.039)。结论 BD早期阶段患者静息态神经元活动强度存在异常,并与情绪状况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发和晚发的双相障碍I型患者稳定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纳入首次发病年龄≤21岁(早发组94例)和≥35岁(晚发组41例)的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以及分别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35名(分别设为对照组1共94名和对照组2共41名),均予以7个经典的神经心理测试,评估注意力/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等。结果早发组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A时间、TMT-B时间、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图形再生c1和c2、言语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modified,WCST)分类数、总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以及汉诺塔测验(tower of Hanoi,TOH)总分、完成任务数、计划时间和执行时间共14个指标的成绩较对照组1差(均P<0.05),其中言语流畅性、TMT-A时间、TMT-B时间和TOH执行时间的差异效应量均大于0.4;与对照组2比较,晚发组的TMT-A时间、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图形再生c1、c2和总分、WCST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以及TOH总分、完成任务数共9个指标成绩较差(均P<0.05),仅TOH两个指标的效应量大于0.4。结论早发和晚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稳定期仍存在多个维度的认知损害,前者的损害可能更广泛、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I型患者各52例、正常对照52名,3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同样匹配的两组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28例和正常对照28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 Marking Test,TMT)、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汉诺塔(Tower of Hanoi,TOH)、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 sorting test,WCST)评估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比较各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研究中,3组间数字符号测验、TMT-A、B时间,数字广度(顺、倒、总分)、图像再生总分,WCST(分类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TOH(完成任务数、计划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和无家族史患者组的比较中,仅前者的TOH计划时间(执行功能)长于后者(P<0.01),但在控制病期及测评前的稳定时间后两组间则无差异(P>0.05)。亲属研究中,3组间TMT-A时间、WCST分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亲属组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及其健康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均未见差异,未支持高遗传负荷家系中认知功能缺陷更明显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