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双侧纹状体对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浓度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的关系,从影像学上对PD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方法:对51例PD患者以及15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行99Tcm-TRODAT-1 SPECT多巴胺转运体(DAT)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双侧纹状体与小脑的特异性放射性比值(ST/CB)及两侧纹状体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的不对称指数(AIPD、AICON),同时对PD患者进行UPDRS评分和Hoehn-Yahr分级。结果:PD患者双侧ST/CB值与UPDRS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以及Hoehn-Yahr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D患者两侧纹状体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的不对称指数与PD病情呈负相关。结论:PD患者双侧纹状体对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浓度与UPDRS评分以及Hoehn-Yahr分级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够监测PD的病情,反映PD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据此进行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估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资料,采用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分期,根据恶性淋巴瘤PET/CT疗效评价修订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7例PET/CT均发现18F-FDG摄取,灵敏度为100%(7/7),中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5.29(3.63~14.39)。3例治疗前根据PET/CT结果而上调分期,其中2例发现胸膜浸润而上调至Ⅳ期,1例发现肝脏浸润而上调至Ⅳ期。6例治疗后接受PET/CT复查,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结论 肺MALT淋巴瘤PET/CT显像存在18F-FDG摄取。18F-FDG PET/CT可作为肺MALT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病例资料男,15岁,3个月前偶然发现左肱骨一无痛性肿物,无明显进行性增大.无畏寒发热、四肢抽搐、肢体麻木.左上臂前内侧可触及一3 cm×3 cm×3 cm大小质硬肿物,无活动,无压痛,肢体血运感觉正常,左上肢活动自如.X线及CT资料见图.  相似文献   
4.
杨医生:女性患者,38岁。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疼痛。活动时加剧,3个月前疼痛进行性加重,出现走路跌倒,后不能行走,当地x线片“未见异常”。查体左髋屈曲及后伸正常,内旋和外旋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下面是患者的x线和MRI检查图像(检查时间为症状出现后约半年,跌倒后3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C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C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以获取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比较。结果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8%(23/32),60.0%(15/25),69.7%(23/33)和62.5%(15/24)。PET-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9/42),87.5%(42/48),86.7%(39/45)和93.3%(42/45)。PET-CT诊断淋巴结的Kappa值为0.714,优于CT的0.396(P<0.05)。结论PET-C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有利于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摄取S-11C-甲基-L-半胱氨酸(11C-MCYS)的机制.方法 将Hepa1-6肝癌细胞分为Na+依赖组(NaCl组)及非Na+依赖组(氯化胆碱组)进行氨基酸转运实验.每组又分为对照组、L-氨基酸转运载体抑制剂2-氨基二环-2,2,1-庚烷-2-羧酸(BCH)组、转运系统A和ASC的抑制剂α-甲基-氨基异丁酸(MeAIB)组、MeAIB+丝氨酸组,分别加入11C-MCYS(400μ1 0.925 MBq/ml)、11C-MCYS(200μl 1.85 MBq/ml)+阻滞剂BCH(200μl 15 mmol/L)、11C-MCYS(200μl 1.85 MBq/ml)+阻滞剂MeAIB(200μl 15 mmol/L)以及11C-MCYS (200μl 1.85 MBq/ml)+阻滞剂MeAIB+丝氨酸(200μl15 mmol/L).作用4 min后终止培养应用γ计数仪测量细胞放射性活度.将Hepal-6肝癌细胞分为5组,各组均加入200 μl11C-MCYS( 1.85 MBq/ml)后分别加入50、100、200、300、350μmol/L浓度不等的MCYS进行竞争抑制实验.培养4 min后终止培养应用γ计数仪测量细胞放射性活度.结果 无论是否有Na+存在,对照组、BCH组、MeAlB及MeAIB+丝氨酸组对11C-MCYS摄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eAIB组和MeAIB+丝氨酸组中的NaC1组细胞放射性活性与氯化胆碱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 958.18±97.32比20 582.27±196.32,18 385.24±122.96比21 620.54±131.41,均P>0.05),两者均不能抑制Na+非依赖性氨基酸转运载体的转运.而BCH组中的NaC1组细胞放射性活性高于氯化胆碱组(2587.21±30.25比2340.61±21.09,P<0.05),可见BCH能明显抑制Na+非依赖性氨基酸转运体对11C-MCYS的转运.不同浓度MCYS(50 ~ 350 μmol/L)作用下肿瘤细胞对11C-MCYS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肿瘤细胞摄取11C-MCYS是通过非Na+依赖的L-氨基酸转运系统进行转运的,极少涉及氨基酸转运系统A和ASC.  相似文献   
7.
扭转痉挛(torsion dystonia,TD)是一种全身型肌张力障碍,其特征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引起肢体或躯干的扭转、反复的运动或姿势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及生长发育,严重时致残甚至威胁生命.TD的病因不明,目前的研究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基底节、丘脑、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导致底节功能异常有关.近来发现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有效改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症状,过去的手术大多选择苍白球(Gpi)作为手术的靶点[1],自从孙伯民报道采用丘脑底核(STN)作为手术靶点有明显的优势之后[2],STN便逐渐取代了Gpi作为TD的手术靶点,但有关其改善症状的机制研究则不多.我们采用双侧STN的DBS成功治疗1例TD患者,并通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 CT)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脑代谢的变化,旨在探讨STN持续电刺激改善TD症状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甲状腺99Tcm4O-SPECT显像与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同期兼作甲状腺99Tcm4O-SPECT显像与CT扫描的甲状腺癌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2例甲状腺癌共有39个病灶,CT检出33个病灶(85%),核素扫描检出23个(59%),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检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T扫描显示8例出现瘤周"半岛状"瘤结节,4例瘤周"残圈"征;7例细颗粒钙化,2例粗钙化,4例混合性钙化,20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5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72%.99Tcm4O-SPECT显像显示冷结节16例,凉结节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显像未见异常2例,2例显影模糊,甲状腺区未见显影1例,诊断符合率为59%.结论 甲状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在对甲腺病变定性诊断方面优于99Tcm4O-SPECT显像;作为常规甲状腺疾病检查的99Tcm4O-SPECT平面显像主要用于筛选诊断,对甲状腺肿瘤定性诊断作用有限,有必要作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化性血管瘤的PET/CT表现及显像机制,提高对PSH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2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3例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结合近1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3例(国外12例,国内1例)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共18个病灶资料,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双肺多发病灶(多发病灶仅将最大者纳入分析)。2例位于肺下叶,1例位于左肺上叶;大小约1.8 cm×2.7 cm×1.7 cm~2.8 cm×2.4 cm×3.0 cm;3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结节影,1例边缘浅分叶,2例可见短毛刺;2例密度均匀,1例可见小钙化;糖代谢轻、中度增高,SUVmax 1.7~5.4。文献复习示硬化性血管瘤同机CT多表现为单发的边界光滑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肿块,位于双肺下叶者多见,平均直径(3.0±1.1)cm(1.7~5.5 cm),密度较均匀,偶见钙化,少见分叶、毛刺,周围可见肺气肿,偶见多发或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表现为轻中度放射性浓聚,平均最大SUV 3.0±1.2(1.6~5.4)。大小与FDG摄取高低无相关性。结论:18F-FDG PET显像示硬化性血管瘤糖代谢多呈轻中度增高,摄取程度可能与细胞类型有关。不典型的硬化性血管瘤及多发硬化性血管瘤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谨慎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S-11C-甲基-L-半胱氨酸(11C-MCYS)在荷Hepa 1-6肝癌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其在肿瘤PET显像中的价值.方法 (1)荷Hepa 1-6肝癌小鼠25只,经尾静脉注射11C-MCYS注射液1.48 MBq,分别在注药后5、10、20、30和60 min5个时间点测量肿瘤组织及各器官的放射性,计算%ID/g.荷瘤小鼠10只,经尾静脉注射11C-MCYS 1.48 MBq,分别于5、10、20、30和60 min行全身PET/CT扫描,观察全身放射性分布及代谢情况.(2)荷瘤小鼠及炎性反应小鼠模型各20只,经尾静脉注射11C-MCYS 1.48 MBq,1h后行全身PET/CT扫描.通过ROI获得肿瘤和炎性反应组织的SUVmax,并计算肿瘤/肌肉、炎性反应组织/肌肉放射性比值.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1C-MCYS在体内吸收迅速,给药后5 min放射性分布即可达到高峰,5 min时肝和肾放射性分布分别为(1.97±0.12)和(1.02±0.09) %ID/g,60 min时肝和肾放射性摄取降为(0.53±0.14)和(0.29±0.05)%ID/g,而脑、肺、胃及肌肉等组织放射性摄取均小于(0.23±0.05)%ID/g,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为(0.48±0.05)%ID/g.荷瘤小鼠不同时间点PET显像示小鼠各脏器的放射性摄取与各相应时间点小鼠体内放射性分布一致.(2)肿瘤组织摄取11C-MCYS较高,SUVmax为4.58±0.65,而炎性反应组织摄取11C-MCYS较低,SUVmax为1.02±0.18,肿瘤/肌肉及炎性反应组织/肌肉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7.27和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6,P<0.01).结论 11C-MCYS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氨基酸类PET显像剂,有望用于肿瘤与无菌性炎性反应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