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将白细胞介素37(IL-37)基因转染到宫颈癌HeLa细胞中,探讨IL-37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将重组pIRES2-EGFP/IL-37质粒(IL-37组)和pIRES2-EGFP质粒(NC组)分别转染到HeLa细胞。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L-37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NC组、IL-37组、顺铂(DDP)组及IL-37+DDP组细胞活性,计算细胞抑制率;RT-PCR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IL-37组IL-3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1)。给药后24~72 h,5~15 mg·L-1 DDP组HeLa细胞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 < 0.01);与DDP组比较,IL-37+DDP组HeLa细胞抑制率在处理后48 h内明显升高(P < 0.05);与IL-37组比较,IL-37+DDP组HeLa细胞抑制率在处理后96 h内均有升高(P < 0.05)。与NC组比较,IL-37组STAT3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1)。结论:IL-37高表达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并能增强DDP对宫颈癌细胞的放疗效果,这种效应的发挥可能与IL-37使STAT3和Cyclin D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作用效果,探究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0.5μmol/L的鱼藤酮作用SH-SY5Y细胞24 h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将实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番茄红素组、鱼藤酮组、不同浓度(低、中、高)番茄红素预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显微观察法观察细胞形态,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CHOP的表达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鱼藤酮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凋亡信号明显;与鱼藤酮组比较,番茄红素预处理组的细胞活力均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信号减弱。鱼藤酮组GRP78和CHOP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而高浓度番茄红素预处理组两者的表达量均低于鱼藤酮组(P<0.05)。结论:番茄红素预处理对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番茄红素预处理可有效缓解鱼藤酮损伤的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级淋巴组织的分布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手术后的病理标本及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观察病理切片标本的方法,将患者的肿瘤组织内三级淋巴组织(TLT),即局部出现的淋巴小结或片状的淋巴细胞聚集灶的分布频率进行计数分组,分为分布缺失、低频率和中高频率3组。并对相应各组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中三级淋巴组织分布缺失组11.6%、低频率组36.0%和中高频率组52.4%。胃癌患者肿瘤组织TLT分组与病理学分期(pTNM)、Lauren分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TLT分布程度、年龄、肿瘤浸润程度、肿瘤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胃癌患者中,TLT低频率组和中高频率组的患者预后较好,TLT缺失组患者的预后较差。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所示,胃癌组织TLT分布程度、肿瘤浸润程度和肿瘤远处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三级淋巴组织分布对患者生存率有影响,且是患者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可作为临床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旨在探究氨磷汀(WR2721,Amifosfine)对60coY射线6.5Gy单次全身照射(TBI)所致急性放射病小鼠早期骨髓造血的防护作用。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ormal)、照射对照(IR)和WR2721预防给药(WR2721)3组。观察WR-2721照射前30min给药对6.5Cy60C01射线照射小鼠照射后60d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Pit)和红细胞(RBC)数的影响;照射后2h和24h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流式细胞术分析造血干/祖细胞(LSK/LK)数量和观察多系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结果显示,WR2721组的WBC和Neut在照射后4—18d、Pit数7—18d、RBC数10—30d均明显高于瓜组(P〈0.05);照射后24hBMNC、LSK和LK数均明显增加(P〈0.05);2h和24h髓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粒系-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CFU—MK)、红系暴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集落数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WR2721能有效减轻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系统早期损伤,促进外周血细胞更早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荧光染料DiI心脏灌注标记血管的方法,用于观察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结构在肠型急性放射病(IF-ARS)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以期为IF-AR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方法.方法 60Coγ线腹部局部照射C57BL/6小鼠建立肠型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照射小鼠小肠黏膜损伤;应用荧光染料DiI小鼠心脏灌注法标记血管,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结构及其在照射后的变化.结果 17.5 Gy腹部局部照射的C57BL/6小鼠在照后第5天很少发现再生绒毛和隐窝,已达到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损伤程度.成功建立了DiI心脏灌注标记血管方法,在对照组可观察到完整且清晰的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三维结构,而在照射组发现照后24 h和48 h内小肠绒毛微血管相继出现舒张、渗出的损伤改变,照后3~5d以微血管网充盈不良甚至脱落为主要表现.结论 成功建立了DiI标记的小鼠小肠绒毛微血管可视化的方法,且将其初步应用于观察小鼠小肠绒毛结构及其在肠型急性放射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