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谷伟  张敏  邓克文  赵建民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628-1631
目的:分析精神科投诉及医疗纠纷特点及常见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我院近4年投诉及医疗纠纷情况并分析原因。结果:4年内各种投诉及医疗纠纷共1 173起,从投诉和医疗纠纷发生的环节以及起因类型如费用、服务态度、诊疗操作等方面分析,并针对其科室分布、服务环节分布、起因类型、制定对策。结论:通过提高医疗安全防范意识,改变服务理念,增强医患沟通,加强医院管理,增强法律观念,做好员工综合素质培训等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意外事件、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投诉及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汉中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陕西省汉中市药物依赖者美沙酮维持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2006年9月-2008年3月在陕西省汉中市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的维持治疗者(以下简称治疗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滥用情况、性行为、违法犯罪、社会家庭功能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20例,其中男100例,女20例,男女比例为5∶1;年龄20-54(32.18±s5.26)a;初中(65.00%)文化者占多数;未婚/离异(60.00%)者占比例较高;待业或无业者高达70.00%;共用针具的比例由治疗前39.17%降至治疗后10.00%;安全套的使用率由治疗前的20.83%提升至30.00%;犯罪率由治疗前的16.66%降至5.00%;过去一个月内与毒友的交往从治疗前的35次减至6次;90.00%的治疗者认为和家人关系紧张而治疗后只有64.16%;有固定工作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7.50%增加到治疗后的30.00%。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改变治疗者注射毒品等高危险行为,提高安全性行为,减少违法犯罪,社会家庭功能得到改善,就业率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功能失调性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基线调查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简明健康测量量表中文版对86例治疗组(美沙酮维持治疗配合心理认知干预组)与52例对照组(口服美沙酮组,接受一般性咨询及管理)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测评并比较。结果:治疗组DAS中完美化、寻求赞许、依赖性、强制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因子分及总分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脆弱性、吸引与排斥因子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简明健康测量量表中除躯体功能、肌体疼痛外其他6个维度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进行心理认知干预能改善治疗者不良认知模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处事习惯,提高治疗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QT间期的影响。方法将92例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四种药物进行治疗,每组随时间的延长增加剂量,并于入组前及治疗后第4一周末进行心电图检测,对QT间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氨磺必利组、齐拉西酮组、奥氮平组、氯氮平组在治疗后第4、8周末,QT间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经组内两两比较在治疗后第4、8周末氨磺必利组分别与奥氮平组、氯氮平组,齐拉西酮组与奥氮平组、氯氮平QT间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通过四组药物自身配对治疗前与第4周末,治疗前与第8周末,第4周末与第8周末比较发现氨磺必利组、齐拉西酮组内QT间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氨磺必利、齐拉西酮对QT间期的影响应受到关注,注意心电图的监测,奥氮平对QT间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与3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对研究组年龄、病程、性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阴性症状分、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进行Person相关分析。 结果研究组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TSH水平治疗前[(1.27±0.37)nom/L、(97.29±19.69)nmol/L、(1.82±1.11)mU/L]与对照组[(1.93±0.28)nom/L、(113.51±18.92)nmol/L、(2.59±1.10)m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9,5.50,4.57;均P<0.05);研究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不同病程组与对照组比较T3偏低(T3:t=7.16,9.01,8.90,8.90,8.47;均P<0.05);T4在病程2年以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3.93,4.27,4.10;均P<0.05),TSH病程在2年以下的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02,均P<0.05);在不同年龄的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研究组血清T3、T4偏低(T3在≥20岁病例组中:t=7.93,8.86,9.71,7.76,9.01;均P<0.05;T4在<50岁研究组中:t=3.70,4.28,5.04,3.77;均P<0.05);TSH在≥50岁研究组中t=2.91,P<0.05)。T3水平与PANSS中精神病理分呈现正相关(r=0.176,P<0.05);T4水平与病程成负相关(r=-0.188,P<0.05);TSH水平与PANSS中精神病理分呈现正相关(r=0.199,P<0.05),与PANSS中阴性症状分呈现负相关(r=-0.202,P<0.0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节紊乱,与病程、精神病理分、阴性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6.
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住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25例和利培酮组25例,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ES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84%,显效率为60%;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8%,显效率为5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两组TESS及ESRS评分比较,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更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