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硝酸酯制剂、中枢性降压药一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得到广泛应用。长期应用这些药物后,在症状控制后或临床治愈后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慢慢停下来,让机体有一个适应过程。否则,会产生一些严重不良反应,甚至病情突然加重而死亡。本文就骤停这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叙述如下:1.硝酸酯制剂[l、2]硝酸酯制剂(如消心痛)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之一。此类药物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硝酸酯受体”相结合,并被“硝酸酯受体”中的流基还原形成亚硝酸离子,使血管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1,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不同性别间入院时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期间治疗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893例男性和279例女性患者入选,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男性大,合并更多的危险因素。男性患者住院期间更多的接受了再灌注治疗(41.1%比32.3%,P=0.008),女性患者心衰和死亡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分别为24.4%比14.1%,P<0.001;12.5%比6.7%,P=0.002)。 结论 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女性更多的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女性患者心衰和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β阻滞剂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广泛用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由于第一代β阻滞剂选择性差,副作用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第二、三代β阻滞剂中选择性比较强的β_1受体阻滞剂的发现,人们对其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c angina pectoris,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临床状态,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本应用降纤酶(defibrase)治疗UAP36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在肺动脉高压(PH)右室功能损害、右室重塑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关系。方法PH组58例,非PH组23例,对照组20例。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右房室瓣前向血流及反流频谱、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ADM的测定采用非平衡法。结果PH组与非PH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舒张早期右房室瓣最大流速(E)显著降低,舒张晚期右房室瓣最大流速(A)增加,E/A显著降低,肺动脉最大流速(PV)显著降低,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右室等容收缩时间(ICT)显著延长,Tei指数显著增加(P〈0.01);血浆ADM浓度显著增高,与肺动脉收缩压正相关(r=0.678);ADM与E、E/A、PV负相关(r=-0.438,-0.546,-0.514,P〈0.01),与A、IRT、ICT正相关(r=0.4Q9,0.504,0.322,P〈0.01~0.05)。结论ADM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及右室功能减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肺动脉高压右室功能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肺动脉高压 (PH )右室功能损害、右室重塑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关系。方法 分别对PH组 (5 8例 ) ,非PH组 (2 3例 ) ,对照组 (2 0例 )进行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前向血流及反流频谱、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测定。结果 PH组与非PH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 ,E、E/A显著降低 ,A增加 ,PV显著降低 ,IRT、ICT显著延长 ,Tei指数显著增加 (P均 <0 .0 1) ;CGRP浓度显著降低 ,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 (r =-0 .73 5 ,P <0 .0 1) ,与E、E/A、PV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792 ,0 .762 ,0 .688,P均 <0 .0 1) ,与A、IRT、ICT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3 3 2 ,-0 .5 3 0 ,-0 .5 16,P <0 .0 1或 0 .0 5 )。结论 CGRP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及右室功能减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临床状态,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本文应用降纤酶(defibrase)治疗UAP36例取得良好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71例对象选自1996年1月1998年6月的UAP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降纤酶治疗组36例。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56±7岁;治疗组男25例,11例,年龄57±8岁。所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UAP标准,并参考了1994年南京召开的“全国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治研讨会”标准。1.2 方法对照组用常规疗法,包括硝酸异山梨酯10mg,口服,3次/…  相似文献   
8.
ET-1与肺动脉高压右室功能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肺动脉高压(PH)右室功能损害、右室重塑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关系.方法:PH组58例,非PH组23例,对照组20例.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三尖瓣前向血流及反流频谱、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ET-1的测定采用非平衡法.结果:PH组与非PH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E、E/A显著降低,A增加,PV显著降低,IRT、ICT显著延长,Tei指数显著增加(P<0.001);血浆ET-1浓度显著增高,与肺动脉收缩压正相关.ET-1与E/A、PV负相关,与A、IRT、ICT正相关.结论:ET-1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及右室功能减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读了《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年第 17卷第1期 58至 59页上刊登的“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1] 一文后 ,我们深受启发。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 ,我们对 86例眩晕病人进行分组治疗 ,其中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为治疗组 ,单用利多卡因治疗为对照组 ,以验证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的疗效。病例选择 治疗组 4 9例 ,男性 2 9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 4 5±s 14)a ,( 19~ 72a)。病因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 9例 ,梅尼埃病 13例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7例。对照组 37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14例 ,年龄 ( 4 6± 13)a ,( 2 0~ 73…  相似文献   
10.
静脉滴注普乐林注射液致丙氨酸转氨酶增高2例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普乐林注射液是一种血管扩张药,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用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我院自1994年应用以来证实其疗效优、不良反应少。但在应用中发现2例因静脉滴注普乐林注射液致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患者,现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