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孕妇81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孕前及孕期体重增幅不同组别之间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810例孕妇孕前消瘦组132例(16.30%)、体重正常组518例(63.95%)、超重组94例(11.60%)、肥胖组66例(8.15%);孕期体重增加<15 kg 组102例(12.59%)、体重增加15~20 kg组540例(66.67%)、体重增加≥20kg组168例(20.74%);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15 kg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剖宫产、巨大儿、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及体重增加<15 kg 组(P〈0.05)。结论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妊娠期间的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存在直接关系,应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的涨幅,实现全面化的体重管理减少避免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体重与产科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足月单活胎初产妇810例,①根据WHO提出的亚洲人BMI标准孕前体质指数分消瘦组(BMI<18.5)、正常组(BMI 18.523)、超重组(BMI 2323)、超重组(BMI 2325)、肥胖组(BMI≥25),探讨不同孕前BMI和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的关系;②根据孕期增重的幅度(△W)分3组:△W<15kg、△W 1525)、肥胖组(BMI≥25),探讨不同孕前BMI和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的关系;②根据孕期增重的幅度(△W)分3组:△W<15kg、△W 1520kg、△W≥20kg。探讨孕期增重的幅度和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的关系。结果:①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窘迫、产程阻滞及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孕前消瘦组和正常组(P<0.01)。②孕期体重增加≥15kg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剖宫产的发生率较△W<15kg组明显增高(P<0.05);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在增重超过20kg的孕妇中明显升高(P<0.05);胎儿窘迫在△W<15kg组和△W≥20k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前及孕期体重超重容易升高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导致分娩困难和胎儿窘迫、胎儿发育异常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重视孕前及孕期体重控制,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肥胖对产妇及婴儿的不良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门诊进行检查并足月分娩的孕妇810例,以早孕时体质指数(BMI)≥25、分娩时BMI≥28为肥胖,将体重达到肥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体重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生育的新生儿体重、产程时间、难产比例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程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长(P<0.05),难产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且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妊娠期肥胖对产妇及婴儿具有明显不良影响,不仅新生儿体重增加,而且生产时间明显延长,难产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孕妇孕期应适当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4.
抗心磷脂抗体及抗核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核抗体(ANA)与反复自然流产(RSA)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8例RSA患者及40例正常妇女血清ACA和ANA。 结果:RSA组ACA阳性率为32.7%,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1);早期与晚期RSA两组间比较,AC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RSA 2次与RSA≥3次两组间比较,AC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CA IgM、IgG、IgA中以IgG、IgM检出率较高,ACA IgM、IgG、IgA同时阳性者仅4例;阳性和强阳性ACA占37.5%(11/32),其余均为ACA弱阳性;RSA患者ANA阳性率为17.3%,较对照组(2.5%)明显增高(P<0.05)。 结论:ACA及ANA与RSA有关,可作为RSA免疫因素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数值不同对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孕周大于37周的正常妊娠孕妇300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7.71岁。脐动脉血流S/D≥3者49例(病例组),年龄为(27.76±3.82)岁;脐动脉血流S/D3者251例(正常对照组),年龄为(27.66±3.78)岁。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析不同结果的S/D值变化。结果病例组中剖宫产率77.55%,正常对照组剖宫产率26.2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39%,病例组12.24%,病例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体质量新生儿发生率,正常对照组1.59%,病例组12.24%,病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的异常对判断胎儿宫内安危及其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动脉血流参数结合胎心监护,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提供参考指标,降低围产新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6.
孙燕  路春梅  侯雪晶 《河北医药》2014,(20):3120-3122
目的探讨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EcoRV酶切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0例HDCP患者(病例组)及9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MAO—A基因EcoRV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并对该多态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胺氧化酶A基因型C/C、C/T、T/T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和C、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MAO—A基因EcoRV(C/T)酶切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DCP的发病及病情轻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侯雪晶  路春梅 《武警医学》2014,(12):1245-1247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应用维生素D3后,对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GDM患者60例,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30例,观察组(基础治疗加维生素D3)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维生素D31000 U/d,疗程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及胰岛素抵抗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80±1.60)mg/L vs(5.05±1.9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7.45±5.01)pg/ml vs(35.35±14.5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抵抗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的血维生素D3水平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妊娠期糖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封堵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秦皇岛市海港医院诊治的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患者8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观察组采用髂内动脉封堵;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B-Lynch缝合。比较两组术中输血量和术中出血量,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和5min Apgar评分,子宫切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输血量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min Apgar评分和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9.76%)低于对照组(3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9.76%)低于对照组(3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内动脉封堵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临床效果良好,可降低术中输血量和术中出血量,可减少子宫切除和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路春梅  孙燕  侯雪晶 《河北医药》2014,(14):2164-2166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对母儿及分娩的影响。方法记录81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孕前体重指数、产前体质指数,观察不同体质指数组及孕期增重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产程阻滞及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孕前消瘦组和正常组(P<0.01)。产前BMI≥28kg,/m。时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MI〈28kg/m。各组(P<0.05);BMI≥30kg/m。时产程阻滞、剖宫产发生率显著增高。孕期体重增加≥15kg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在增重超过20k的孕妇中明显升高(P<0.05或P<0.01)。随孕前、产前体质指数增大、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产前体质指数过高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是妊娠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晚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孕妇糖代谢及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孕晚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亚甲减组)、38例亚临床甲亢孕妇(亚甲亢组)和5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3组甲状腺功能及糖代谢指标情况,对比各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情况。结果亚甲减组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亚甲亢组TSH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甲减组孕妇空腹血糖(FBG)、餐后1 h血糖(1hPBG)、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糖代谢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亚甲亢组和对照组孕妇各糖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TSH水平与孕妇FBG、1hPBG、2hPBG及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亚甲减组和亚甲亢组产妇胎盘早剥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亚甲减组产妇妊娠糖尿病以及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甲状腺功能与孕妇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和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其中亚甲减对母婴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