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比较分析清髓性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与同胞供体骨髓和/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BMT/PBSCT)后恶性血液病受者早期T细胞亚群及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cellreceptorexcisioncycles,TREC)的重建规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TREC。结果表明,UCBT与BMT/PBSCT相比,在移植后1个月内CD3+、CD3+CD4+、CD3+CD8+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此后无明显差别;2个月内CD3+细胞比例较低,但无明显差别。UCBT同BMT/PBSCT类似,CD3+CIM+细胞自植入开始即明显减低,2个月达最低,以后缓慢恢复,但至6个月仍未达正常;而CD3+CD8+亚群植入时已达正常水平,CD4+/CD8+比值至6个月仍低于正常。UCBT组在移植后1个月内naiveT细胞明显高于BMT/PBSCT组;而在移植后3个月开始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明显高于BMT/PBSCT组,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移植后6个月内两组移植受者TREC均较低。结论:与同胞供体BMT/PBSCT相比较,UCBT后早期T细胞重建显著延迟,但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亚型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发挥着抗感染或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凝血功能障碍(C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等情况。方法 选取自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09例CD患儿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肝肾功能、骨髓细胞学检测等相关检查,寻找病因及原发病。比较遗传性CD患儿与获得性CD患儿出血情况、凝血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209例CD患儿中,遗传性CD 38例(纳入遗传性CD组),获得性CD 171例(纳入获得性CD组)。获得性CD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低于遗传性CD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水平高于遗传性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死亡,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获得性CD多见,出血部位主要为口鼻腔和皮肤黏膜;遗传性CD需要特异性凝血因子终生替代治疗,预后取决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程度及干预的积极性;获得性CD需要从根本上治疗原发病,血液制品短期替代治疗,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一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JMML)患儿临床资料,提高对JMML的疾病认识。方法:通过对1例复杂临床表现的JMML患儿的病例报道,并进行相关总结分析,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2岁发病,以贫血、出血,肺部感染起病,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并出现血型鉴定困难、溶血性贫血等表现。经抗感染,输血支持后出院, 1月后患儿死亡。复习文献表明:RAS/MAPK信号传导路径异常活化在JMML发病机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I型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性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伴发或继发JMML的风险显著增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血型鉴定困难,多与骨髓干细胞恶性增值、引起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减弱或改变有关。结论: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发育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死亡率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大多数患儿治愈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