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进展期急性胆囊炎(AAC)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某院近3年收治的A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2例),其中85例患者于PTGBD后接受LC治疗,85例患者中54例患者于PTGBD后5~12 d内接受LC(平均时间7 d),为早期手术组;31例患者于66~100 d内行LC(平均时间79 d),为延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人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PTGBD引流管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早期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46.9±9.3)min较延期手术组(75.6±9.0)min短(P<0.01);早期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1.1±9.3)mL较延期手术组(12.5±6.4)mL多(P<0.01);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情况;早期手术组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延期手术组术后胆漏1例、术后腹腔出血1例(P=0.13);早期手术组患者的人均住院日(13.6±2.7)d短于延期手术组的(16.7±2.7)d(P<0.01);早期手术组人均住院费用为(2.6±0.49)万元,明显少于延期手术组的(3.2±0.65)万元(P<0.01);早期手术组无PTGBD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延期手术组脱管3例,堵塞1例(P=0.016)。结论AAC患者PTGBD后早期行LC安全可行,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方法: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方法: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通关藤对于肝癌细胞的调节作用,并深入讨论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通关藤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24 h后,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通关藤对于HepG2增殖率的影响,细胞划痕法检测通关藤对于HepG2侵袭率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通关藤对于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表达的影响。结果相比溶剂对照组,通关藤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5),并显著性的降低VEGF-D的表达(P<0.05)。结论通关藤作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化合物,通过调节VEGF-D表达显著的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寻找一种既能适合细胞生长又避免添加血清的培养基迫在眉睫,无血清培养应运而生。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C3A细胞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为肝细胞用于临床治疗以及生物人工肝走入临床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无血清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培养C3A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活力曲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清中谷丙转氨酶漏出量、尿素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白蛋白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3种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无血清培养基组与完全培养基组细胞密度在培养周期内,除第7天以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第4~7天,其他两组明显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无血清培养基尿素合成水平>完全培养基>基础培养基(P<0.05)。Real-time qPCR显示,无血清培养基组相对于完全培养基组仅CK18、CK19和HNF4α基因表达量下降(P<0.05)。说明实验研制了一种适合于肝细胞(C3A)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与传统血清培养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寻找一种既能适合细胞生长又避免添加血清的培养基迫在眉睫,无血清培养应运而生。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C3A细胞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为肝细胞用于临床治疗以及生物人工肝走入临床奠定基础。 方法:分别用无血清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和基础培养基培养C3A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活力曲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清中谷丙转氨酶漏出量、尿素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白蛋白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3种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无血清培养基组与完全培养基组细胞密度在培养周期内,除第7天以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培养第4~7天,其他两组明显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 < 0.05);无血清培养基尿素合成水平>完全培养基>基础培养基(P < 0.05)。Real-time qPCR显示,无血清培养基组相对于完全培养基组仅CK18、CK19和HNF4α基因表达量下降(P < 0.05)。说明实验研制了一种适合于肝细胞(C3A)生长的无血清培养基,与传统血清培养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基;无血清培养;C3A细胞;肝细胞;生物人工肝;PCR检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1.015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 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 方法: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蔡理全  赵逸超  汪艳  高毅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4):428-432,461,F0003
目的研制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并与其他三种常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比较,探讨自主研发无血清培养基在肝细胞培养上的可行性。方法以肝C3A细胞株为目标细胞,四组无血清培养基组均采取逐渐降低血清浓度方法(10%、5%、2.5%、0%),以达到完全无血清培养,与完全培养基组(阳性对照)及基础培养基组(阴性对照)在细胞活力、生长曲线、功能及相关功能基因上进行比较。结果细胞培养24h后开始生长,并保持与阳性组相似的生长率。从第2天起,自主研发无血清培养基组尿素合成率就明显高于阳性及阴性对照组(P〈0.001),在白蛋白合成上,实验组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al—timeqPCR结果提示,在UGT、GST、AFP和ALB表达上,实验组与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0.075、0.504、1.000),但在CKl8、CKl9和HNF40t表达上,却明显低于阳性组(P〈0.001)。结论新研发的无血清培养基在肝细胞培养中与完全培养基基本相同,能维持细胞形态、活力及主要功能,使肝细胞能更好地应用于生物人工肝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摘要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 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 方法: 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关键词:人肝细胞;人工器官;混合型;肝;安全性;食蟹猴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1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