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CEMRA)方法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使用 1.5T超导型MR扫描机 ,头部、颈部以及部分腰椎相控阵线圈。对 48例病人进行颈动脉 3DCEMRA增强扫描。检查时 ,嘱患者屏气 ,于静脉内团注钆双胺 (Gd -DTPA -BMA)对比剂后进行颈动脉期扫描 ,用 3DFLASH序列采集图像。结果 检查的病例 96%获得了满意的图像 ,经MIP和MPR重建后 ,能够清楚显示颈动脉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其狭窄程度。 2 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 /和超声以及手术证实的病例中 ,3DCEMRA显示颈动脉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 10 0 %。结论 高质量的颈动脉MRA图像依赖于注药后扫描时机的准确性 ,注药流速与总量的合理性 ,合适的扫描序列 ,以及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增强多层螺旋CT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活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评价低剂量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活性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与MR心肌灌注和心肌活性成像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对3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前瞻性首过和延迟增强64层MSCT及MR心肌灌注成像,在短轴面上将左心室分为16个心肌段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的MSCT和MR影像资料被双盲分析,确定早期心肌灌注缺损区和晚期延迟增强区的大小及范围.采用一致性检验的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对显示心肌活性的一致性.结果 32例患者,首过灌注期MSCT提示灌注缺损为41个节段,无灌注缺损为471个节段;首过灌沣期MRI提示灌注缺损为47个节段,无灌注缺损为465个节段,两种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650,符合率为94.5%(484/512).延迟期MSCT显示延迟增强为135个节段,其中非透壁性梗死为50个节段,透壁性梗死为85个节段,未出现延迟增强为377个节段;延迟期MRI显示延迟增强为120个节段,其中非透壁性梗死为56个节段,透壁性梗死为64个节段,未出现延迟增强为392个节段,两种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609,符合率为80.7%(413/512).结论 低剂量增强螺旋MSCT与MRI对心肌活性的评价有较好的相关性,MSCT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的检测是呵行和可靠的,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剂量是该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20排CT肾脏灌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肾脏的CT灌注特点,评价其指导手术的意义。方法:采用东芝公司AQUIL-ION ONE 320排CT,对30名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术前进行双肾血流灌注检查,测量肾血流量参数值。根据肾动脉受累情况,分为真腔组、假腔组、夹层组、骑跨组。真腔组为肾动脉未受累,假腔组为肾动脉起自假腔,夹层组为肾动脉可见内膜片,骑跨组为肾动脉开口骑跨内膜破口。结果:30名患者,右肾动脉正常22例,受累8例,其中右肾动脉起自假腔6例,骑跨内膜破口2例;左肾动脉正常16例,受累14例,其中左肾动脉起自假腔9例,骑跨3例,夹层2例。真腔组、假腔组、夹层组、骑跨组肾皮质血流量参数平均值分别为305.2±7.7,311.2±11.7,126.2±11.6,364.5±12.0;肾髓质血流量参数平均值分别为175.9±7.8,173.2±12.1,89.7±15.3,231.3±8.0。采用t检验,真腔组与夹层组、骑跨组差异显著,P<0.05;与假腔组血流量参数值差异不显著,P>0.05;骑跨组肾血流量大于真腔组、假腔组,夹层组肾血流量小于真腔组、假腔组。结论:肾脏动态CT灌注不但可以观察肾动脉有无夹层或狭窄,还可以反映肾脏的微循环改变。研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肾脏的CT灌注特点,通过测量肾血流量以判定肾脏的功能,有助于术前的充分准备,指导术中、术后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桥血管开通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CABG患者共47支桥血管,用3D CEMRA方法进行了研究。MR检查距手术15d至16年。20例患者中14例CABG术后5个月至16年有胸痛症状再发,2例术后临床疑桥血管急性闭塞。对3D CEMRA资料进行评价,确认桥血管开通状况。对7例15支桥血管同时有3D CEMRA和X线血管造影者进行了双盲分析。结果:47支桥血管,3D CEMRA显示通畅25支,闭塞22支,闭塞率为46.8%。7例同时有3D CEMRA和X线血管造影者共15支桥血管,通畅8支,闭塞7支,二者显示完全一致。结论:3D CEMRA对桥血管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可作为CABG术后患者一种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工心脏瓣膜血液动力学的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MRI测量人工心脏瓣膜远端血流野及三维图像的描绘,来评价人工心脏瓣膜功能,并为长期随访瓣膜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和发展提供原始资料.方法27例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患者进行MR血流速度测量检查,置换双叶机械瓣20例,单叶机械瓣7例.于升主动脉内距主动脉瓣环0.5、1.0及2.0个人工瓣环直径处进行血流速度测量.应用血流分析及Matlab 6.5软件进行二维及三维血流图形重组.结果16例置换Sorin双叶机械主动脉瓣患者,三维血流图人工心脏瓣膜的形状特点为近似对应于2个瓣孔及2个瓣叶之间缝隙的3个喷射峰;4例置换Sorin双叶机械主动脉瓣患者,出现对应于2个瓣孔的双喷射峰.20例置换双叶机械主动脉瓣患者,血流速度在加速射血相及最大射血相血流速度图变成倾斜.7例置换单叶机械主动脉瓣患者在收缩加速相见对应单叶瓣口的1个主喷射峰.26例反向血流出现在人工瓣膜侧孔的位置.MR血流速度三维图反映了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的设计形状.距主动脉瓣环1.0人工瓣环直径处的轴向血流速度图较远端(2.0人工瓣环直径处)及近端(0.5人工瓣环直径处)的轴向血流速度图能更详细反映人工瓣膜的设计形状.结论MR可以无创、直观、在体地了解瓣膜功能,为发现术后并发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扫描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增强成像(CTA)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使用Toshiba Aquillion64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0.5~1mm,螺距12.7,间隔0mm,应用Smooth功能对106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造影扫描。结果:病例中94.34%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39例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结论:高质量的下肢动脉CTA成像依赖于注药后扫描时机的准确性、扫描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操作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其中注入对比剂的流速与总量的合理配比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机,应用Flash扫描、前瞻性心电触发轴位扫描模式并结合迭代算法,对19例青少年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结果:93.8%(18/19)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平均辐射剂量为(1.61±0.28)mSv,平均对比剂用量为(43.7±5.6) mL.结论:通过合理选择检查方案,青少年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实现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的用量,而保证诊断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T1 mapping技术对陈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T1 mapping MOLLI序列和延迟强化检查,以延迟强化为金标准,将心肌节段分为阳性及阴性组,测定心肌17个节段初始T1值和强化后T1值,计算强化后T1缩短值(△T1)和细胞外容积(ECV),比较两组间初始T1值、△T1值和心肌ECV值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中LGE阳性和阴性节段的平均初始T1值、强化后T1值、△T1值和EC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21.77±150.49)ms vs(1258.02±72.52)ms, P<0.001,(404.64±66.39)ms vs(594.92±66.92)ms,P<0.001,(1117.12±179.55)ms vs (663.10±103.12)ms,P<0.001, (57.76±11.07)% vs (27.72±5.61)%, P<0.001)]。采用初始T1值、△T1值和ECV诊断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0.994和0.990,初始T1阈值为1341.15 ms时,敏感度为91.75%(189/206),特异度为91.97%(275/299);△T1值阈值为843.05 ms时,敏感度为97.09%(200/206),特异度为96.66%(289/299);ECV阈值为38.87%时,敏感度为98.06%(202/206),特异度为96.99%(290/299)。采用初始T1值和ECV值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X(Y10]P[QX)]均<0.05),而△T1值与EC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X(Y10]P[QX)]均>0.05)。结论 心脏T1 mapping技术可用于识别及定量评估陈旧心肌梗死纤维化,其中心肌初始T1值、△T1值和ECV值的准确性均较高,且ECV明显高于初始T1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低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选22例怀疑或确诊低危ACS患者,均行CMR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作为参考标准,分析CMR诊断效能,并与SPECT结果作对比.结果 以患者为基础分析,CMR诊断AC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75%;SPECT相应值分别为79%,63%.CMR诊断效能为0.897, 略高于SPECT 0.723 (P=0.19).以血管为基础分析,CMR诊断AC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87%;SPECT相应值分别为68%, 83%.CMR诊断效能0.923, 高于SPECT 0.774 (P<0.05).在左前降支(LAD)供血区,CMR诊断效能明显高于SPECT(0.900,0.553,P=0.009 6).结论 CMR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探测低危ACS患者心肌缺血,诊断效能好于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双能量CT对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心脏双能量CT检查。重建冠状动脉CTA图像(dual-energy CT angiographyDE-CTA)和双能心肌灌注图(dual-energy CT perfusion DE-CTP)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评判,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为参考标准,评价心脏双能量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入本研究;2.DE-CTA显示408段冠状动脉,其中44段冠状动脉狭窄≥50%,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DE-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8%、97.70%、86.20%及98.29%,准确性为96.58%;3.DE-CTP显示心肌节段476段,其中90段显示心肌灌注缺损,以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为参考标准,DE-CTP诊断心肌灌注缺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93.09%、74.07%及96.58%,准确性为91.71%,DE-CTP诊断心肌灌注缺损与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心肌灌注缺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4(P<0.001)。结论:双能量CT作为一项新的成像方法,不仅能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还能对病变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