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根瘤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种根瘤菌胞外多糖(REPS)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多糖以大、中、小3个剂量[(40、20、10 mg/(Kg.d)]给小鼠连续腹腔注射(ip)10 d,测定胸腺质量、脾脏质量、碳粒廓清指数、血清抗绵羊红细胞(SRBC)抗体凝集效价和淋巴细胞转化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该多糖使小鼠脾脏质量明显增加,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提高了血清抗SRBC抗体凝集效价,增强了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论此根瘤菌胞外多糖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课题组运用发酵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多聚羟基烷酸——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不仅具有聚羟基烷酸的通性,而且其柔韧性与加工性能得到较大改善。目的:检测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1/O/W2超声乳化法制备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球,采用全骨髓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培养液中所含成分不同分为3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纳米微球组、对照组,其中前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设为10,20,50μg/L。结果与结论:共培养第1,3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与纳米微球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第5,7天纳米微球组吸光度值高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即纳米微球缓慢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第10天纳米微球组细胞仍然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此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对照组间差异已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纳米微球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能发挥较为持久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持续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有很多实验证明,单独高分子材料或生物性材料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无法满足组织工程研究。 目的:评价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组织工程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及细胞亲和性。 方法:以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作为主体材料,按质量分数复合不同比例(2%,4%,6%,8%,10%)的胶原,采用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法制备组织工程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内部结构及孔径大小,液体位移法测定材料孔隙率。将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支架、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支架分别与兔软骨细胞复合培养,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黏附情况。 结果与结论: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复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孔径大小200 μm左右,孔隙率为(85±2)%,细胞亲水性随加入胶原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与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支架比较,不同比例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支架可明显促进软骨细胞的黏附、增殖。证实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复合支架具备更好的细胞亲和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课题组运用发酵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多聚羟基烷酸——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不仅具有聚羟基烷酸的通性,而且其柔韧性与加工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目的:检测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W1/O/W2超声乳化法制备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球,采用全骨髓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培养液中所含成分不同分为3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纳米微球组、对照组,其中前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设为10,20,50 μg/L。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第1,3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与纳米微球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第5,7天纳米微球组吸光度值高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 < 0.01),即纳米微球缓慢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第10天纳米微球组细胞仍然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而此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对照组间差异已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说明纳米微球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能发挥较为持久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持续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背景:关节软骨修复的关键是软骨和软骨下骨的整体修复,然而目前尚缺乏理想的一体化支架。 目的:制备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胶原一体化支架,并分析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方法:以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Ⅰ型胶原为材料,通过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法制备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胶原一体化支架,观察支架超微结构,支架孔径及孔与孔的连通情况;液体置换法测定支架孔隙率。将乳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胶原一体化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状态,MTT法测定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曲线。 结果与结论:一体化支架呈疏松多孔结构,软骨层孔径80-100 μm,骨层孔径200-220 μm,孔隙率(80.0±2.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状态良好,增殖迅速。说明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胶原骨软骨一体化支架具备适宜的孔隙结构和良好的生物亲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聚赖氨酸表面修饰的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骨组织工程支架对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冷冻干燥/颗粒沥滤法制备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多孔支架,将其置于0.1,1.0,10 g/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中,负压排气吸附进行表面修饰.灭菌后的支架置于48孔板,接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1,4,7,10,14 d取样.结果:3个多聚赖氨酸修饰组的细胞黏附率均高于支架-细胞组(P<0.01),且细胞黏附率随多聚赖氨酸修饰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1,4 d时10 g/L多聚赖氨酸修饰组的细胞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两组,但至10,14 d时却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多孔支架有利于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率,但1.0 g/L的多聚赖氨酸修饰更有利于细胞的增殖与促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硫酸酯化细菌胞外多糖SREPS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70只肝癌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SREPS不同剂量组(0.5,1,2.5,5,10ms/kg)和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1次/d,连续10d。于造模第11天观察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结果SREPS不同剂量组(0.5,1,2.5,5,10mg/kg)的抑瘤率分别为21.60%、23。50%,34.90%,26.50%和28.92%。与模型组比较,除0.5mg/kg外,其余各浓度的瘤质量显著降低(P〈0.05);SREPS不同剂量组可增加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其中2.5mg/kg剂量组对荷瘤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SREPS对肝癌H22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抑瘤作用,SRESP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可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聚赖氨酸表面修饰的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骨组织工程支架对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方法:冷冻干燥/颗粒沥滤法制备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多孔支架,将其置于0.1,1.0,10 g/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中,负压排气吸附进行表面修饰。灭菌后的支架置于48孔板,接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1,4,7,10,14 d取样。 结果:3个多聚赖氨酸修饰组的细胞黏附率均高于支架-细胞组(P < 0.01),且细胞黏附率随多聚赖氨酸修饰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1,4 d时10 g/L多聚赖氨酸修饰组的细胞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两组,但至10,14 d时却低于其他两组。 结论: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多孔支架有利于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率,但1.0 g/L的多聚赖氨酸修饰更有利于细胞的增殖与促成骨分化。 关键词: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骨组织工程;支架;表面修饰  相似文献   
9.
背景:单层支架难以满足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要求,现提出骨软骨共同修复的一体化支架,以弥补了单一支架的部分缺陷。 目的:以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为基础材料,羟基磷灰石等为复合材料研制一体化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测试该支架的物理特性和细胞黏附性。 方法:采用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法,以支架孔径、孔隙率、力学强度和细胞黏附生长率为检测指标,以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为连续相,通过改变致孔剂NaCl粒径和羟基磷灰石材料配比制备不同形态结构、力学强度和生物学功能的三层一体化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结果与结论:致孔剂与支架材料的最佳质量配比分别为软骨层4.5/1,过渡层2.5/1,硬骨层3.5/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支架的三层结构明显不同且紧密结合,其软骨层、过渡层、硬骨层的孔径分别为150~250 μm,≤60 μm,150~450 μm;孔隙率检测结果依次为84%,60%,75%;力学强度测定依次为2.93,6.43,4.30 MPa;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毒性,细胞黏附与生长状态良好。结果表明该一体化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仿生学特性,符合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基本条件。关键词: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物;一体化支架;关节软骨缺损;骨软骨组织工程 缩略语注释:PHBHO:poly(hydroxybutyrate-co-hydroxyoctanoate),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HA:hydroxyapatite,羟基磷灰石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04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体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并且降解产物无毒性。 目的:将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复合培养,观察支架骨层血管化效果。方法:运用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法,制备具有骨层/骨与软骨界面层/软骨层3层结构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将传代培养至第3代的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到一体化骨软骨支架骨层支架上,MT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活性,10 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状况。 结果与结论: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外观具备明显的3层结构,各层之间连接紧密,骨层疏松多孔,各层支架孔隙均匀且相通,一体化支架孔隙率为78%。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分裂增殖良好,复合培养10 d后,细胞在骨层支架内呈立体生长,中间界面层内未发现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细胞黏附生长于骨层支架孔隙间,细胞依附支架的多孔结构生长,形成管腔样结构,但细胞并未长入中间界面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